第238章 孙宝自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8章 孙宝自动

 

自劾的幕僚:守正持礼,点亮心灯

长安城的御史大夫张忠府第,气派威严,宛如一座巍峨的宫殿,在这繁华的都城之中也堪称数一数二。府门高耸,朱漆闪耀,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与显赫地位。这一日,张忠特意邀请新聘的幕僚孙宝入府议事。孙宝踏入府门,一路行来,但见府内雕梁画栋,每一处木雕都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每一根梁枋都彩绘着绚丽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深阔的庭院中,花木繁茂,繁花似锦,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几株参天古树拔地而起,枝叶繁茂,在阳光的照耀下投下一片片浓荫,为这奢华的庭院增添了几分清幽与宁静。

张忠满面春风,热情地引着孙宝来到一处幽静的小院。他轻轻推开房门,屋内的景象顿时映入孙宝眼帘:窗明几净,阳光透过洁净的窗纸,洒在地面上,泛起柔和的光晕。书架上经卷排列得整整齐齐,仿佛等待着有心人去翻阅。案头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摆放得井然有序,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而更惹眼的是角落矮几上还搁着一套崭新的小小襦衣,精致的刺绣和柔软的布料,无不显示出主人对这件衣物的用心。

张忠微笑着,意味深长地拍拍孙宝的肩膀,说道:“此间清雅,孙先生于此批览文书、教导犬子,岂非两便?” 张忠的意图不言而喻,他既希望孙宝能以幕僚的身份为自己处理公务,又想让他兼任自己儿子的老师,将公职与私教巧妙地混为一谈。孙宝心中猛地一震,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但他面上却仍平静无波,只是微微躬身,恭敬地说道:“大人思虑周全,宝感念不尽。” 然而,在这平静的外表下,孙宝的内心却早己波澜起伏。

回到自己那窄小简朴的寓所,夜幕己经悄然降临。案头烛火轻轻摇动,昏黄的光线映得孙宝沉凝的面孔忽明忽暗,仿佛他内心的挣扎与思索在这光影中不断交织。他深知张忠的用意,可这违背了他心中对礼制的坚守。“师严然后道尊”,这句古训如同千钧巨石,沉沉地压在他心头。在他看来,礼制就像古树的根,深深地扎于大地,支撑着整个社会的秩序与道德规范,岂容枝叶随意攀折,破坏其根基?他摊开简牍,墨迹在微光下幽深如夜,仿佛也在见证着他内心的抉择。终于,他提笔蘸墨,手腕仿佛承载着千钧之力,一字一字地刻下自劾之辞——声称自己“德薄才疏,不堪重任”,毅然请求辞官而去。每一个字,都像是他对心中正义的宣誓,坚定而决绝。

翌日,这封自劾奏疏便如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张忠的生活中激起了千层浪。彼时,张忠正悠闲地品着香茗,展开竹简,只扫了几眼,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惊得手中茶盏骤然翻倒。茶水如墨,霎时浸染了他那华贵的衣襟,可他却浑然不觉。他怎么也没想到,孙宝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他慌忙遣人追至孙宝寓所,亲自恳切挽留:“先生乃国器,何故自弃?若去,朝堂失宝矣!” 张忠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与不舍。孙宝听着张忠的挽留之词,心中踌躇良久,他深知张忠对自己的赏识,也明白朝堂之上还有许多未尽之事。最终,他应允留下。

张忠心内疑惑不解,实在想不明白孙宝为何要如此决绝地上奏自劾。于是,他暗中遣一心腹老仆前去探问根由。老仆小心翼翼地来到孙宝寓所,与孙宝交谈后,带回了孙宝一句低语:“礼有常经,弟子就学于师门,岂有师长屈身入弟子之家授业之理?此乃道统所系,根基所托,万不敢因私恩而毁纲常。”

老仆将此话原原本本禀告张忠。张忠听罢,默然良久,仿佛在沉思着什么。终于,他长长叹出一口气来,心中或许对孙宝的坚守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重。后来,孙宝仍端坐于张忠府中处理公务,而张忠却再未提及教子之事。那件原本搁在厢房角落的小小的童衣,也不知何时悄然消失了踪影,仿佛它从未出现过一般。

孙宝那石破天惊的一纸自劾,揭开的何尝是自身之过?分明是欲以“自污”的墨迹,涂亮那条被私意掩埋的界线。此界分明如刀,划开了私门托付与公职担当,让两者泾渭分明;更切断了权势便利对千年礼法的悄然侵蚀,如同在黑暗中竖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心中的正义与道德。

世路行走,何尝不似行走于薄冰之上?冰面之下,便是人心私欲的暗流,随时可能冲破冰层,将人吞噬。唯有那持心守正者,以己身为界碑,纵使需刻下“自污”的印痕,亦能于混沌长夜中,为大道燃起一豆不灭的星火。这星火纵然微弱,却足以为后来者照亮冰层之下那不可逾越的深壑,指引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坚守正道,不被私欲所左右。孙宝的举动,如同一座灯塔,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人在面对诱惑与抉择时,始终保持对正义和礼制的敬畏之心。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2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