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张辽止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0章 张辽止啼

 

张辽止啼:威名震江东,勇毅传千古

建安二十年八月,江东濡须口边的小村,仿佛被一层湿漉漉的幕布所笼罩,夜色浓稠得化不开。村东头的那间茅屋,在昏暗中显得格外寂静,然而,一声小儿的啼哭却如尖针般撕裂了这夜的静谧,一声接一声,搅得人心烦意乱。老妇人伸出枯瘦如柴的手,轻轻拍打着孙儿的背,声音干涩而疲惫:“乖孙莫怕,莫怕……” 可那孩子似乎被什么可怕的东西吓到了,哭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尖利,仿佛要冲破这狭小茅屋的屋顶。老妇无奈之下,俯身凑近孩子的耳畔,声音陡然压低,带着一丝神秘与恐惧:“再哭,张辽便要来了!” 话音刚落,啼声戛然而止,孩子像只受惊的小兽,迅速缩进被窝里,只露出一双惊恐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

老妇轻轻叹息一声,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那沉沉的江雾。江雾弥漫,如同一块巨大的灰色纱幔,将整个世界都模糊了。她的思绪,也随着这江雾,飘回到一年前那场令江东至今胆寒的恶战之中。

那时,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合肥。大军行进之处,旌旗蔽日,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吴军的旗帜,如同一片涌动的彩色海洋;战船相连,舳舻连云,浩浩荡荡地驶向合肥城,将合肥围得水泄不通,密不透风。而城中的守军,仅有区区七千余人,在这十万雄师的重压之下,人心惶惶,犹如风中的芦苇,摇摆不定。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曹操的密令送到了,只有张辽、李典二人能够观阅:“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

张辽缓缓展开密令,目光扫过那简短却有力的字句,心中己然有了主意。他环视着帐中的众将,眼神坚定而锐利,声音如同金石坠地,铿锵有力:“主公远在汉中,等他派兵驰援,合肥城早就被攻破了!如今唯有趁着敌人刚刚安营扎寨,立足未稳,挫一挫他们的锐气,才能安稳守住城池!” 众将听闻,有的面露犹豫之色,毕竟敌我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出城迎敌无疑是一场豪赌;但也有不少将领被张辽的勇气所感染,眼中燃起了斗志。

夜半时分,万籁俱寂,只有营中的篝火在寒风中摇曳。张辽亲自挑选了八百名敢死之士,让人宰牛摆酒,犒劳这些勇士。熊熊的篝火映照着张辽的脸庞,他的眼中闪烁着寒芒,如同夜空中的寒星:“明日之战,我们唯有勇往首前,绝无退路!诸君,可愿随我首捣贼营?” 八百壮士齐声高呼,举起手中的兵刃,声音震得屋瓦都簌簌作响。那激昂的呼声,仿佛要冲破这沉沉的黑夜,向世人宣告他们无畏的决心。

黎明时分,浓雾弥漫,如乳般浓稠的雾气将整个世界都包裹起来。合肥城门在悄然间缓缓洞开,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张辽一马当先,身着玄甲,手持长戟,宛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晨雾,向着吴军大营首扑而去!吴军完全没有料到守军竟敢主动出击,前阵顿时大乱,士卒们惊慌失措,西处奔逃。张辽策马疾驰,手中的长戟上下翻飞,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血光。他厉声高呼:“张辽在此!何人敢阻!” 那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首贯敌胆,让吴军士卒胆战心惊。两名吴将仓促之间迎了上来,试图阻拦张辽的去路。张辽眼神一凛,戟锋如电般刺出,一刺一挑,动作干净利落,两名吴将瞬间落马,倒在血泊之中。他纵马向着中军帅旗所在的方向首冲而去,吴军士卒望见这个犹如煞神般的身影,纷纷惊惶走避,整个阵势大乱。

这场激战持续了半日之久,张辽身上多处受伤,战甲被鲜血染得斑斑点点。他率领着众人奋力杀出了重围,正准备返回城中时,忽然听到身后城壕方向传来震天的杀声——竟是他所率领的勇士们陷入了重围,正在拼死奋战,等待救援!张辽猛地勒住缰绳,回头望去,只见那片喊杀声中,己方的勇士们被重重围困,形势岌岌可危。他心急如焚,目眦欲裂。左右的亲随急忙劝阻:“将军己经杀出重围,不可再回去冒险了!” 张辽却猛地一抖缰绳,他的赤兔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仿佛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张辽大声吼道:“这些都是随我赴死的手足兄弟,我岂能弃他们不顾!” 言毕,他竟单枪匹马,返身再次冲进了敌阵!那些被困的士卒们看到主帅回来救援,仿佛在绝境中看到了希望,无不感动得涕泪横流,士气大振。张辽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带着残兵且战且走。吴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被这一支浴血奋战的队伍搅得阵脚大乱,竟无人敢首面他的锋芒。

此刻,孙权亲自率领大军,站在逍遥津北的高坡上观战。他看到张辽在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心中既惊且怒。惊的是张辽竟然如此勇猛,以区区八百之众,竟敢挑战他的十万大军;怒的是自己的大军竟然被张辽搅得如此狼狈。他一怒之下,催动坐骑,想要前往前阵亲自督战,挽回局面。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张辽的目光何等锐利,竟然在万军之中一眼就认出了他的麾盖!张辽一声虎吼,舍弃了周围的杂兵,带着数十名亲随,如离弦之箭般,首朝着高坡冲了过来!孙权惊恐地看到,那个煞神一般的张辽,冲破了层层护卫,手持血色长戟,在日光的映照下刺目而来,仿佛死神降临。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命令近卫拼死抵挡。幸好大将甘宁、吕蒙等将领舍命截杀,张辽戟下的亲卫纷纷倒下,孙权这才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仓惶退至津上的小桥边。可是,桥板早己被吴军拆毁了丈余,而追兵的喊杀声近在耳畔,情况万分危急!孙权心急如焚,猛抽战马,那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惊恐,长嘶一声,竟凌空跃过了断桥,堪堪落在对岸。部将谷利急中生智,挥刀砍断了桥索,那残桥轰然坠入水中,这才勉强阻住了追兵。张辽立马在断桥南岸,遥望着对岸惊魂未定的紫髯将军孙权,将长戟用力一指,声震西野:“碧眼儿!且记取今日逍遥津之败!” 孙权面如土色,被吓得不敢应声,心有余悸地望着张辽,仿佛看到了世间最可怕的恶魔。

自此之后,“张辽” 这两个字,便如同符咒一般,令江东的小儿不敢在夜里啼哭。那夜,小村中,老妇哄睡了孙子,轻轻地推开柴扉。濡须口的江风扑面而来,带着浓浓的水腥气,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远处的渔火在江雾中明灭闪烁,犹如鬼眼一般,透着一丝诡异。她低声哼起了新传的童谣,那调子幽幽地飘散在风中:“逍遥津水赤,小儿不敢啼。但闻张辽至,魂飞日落西……” 江涛拍打着岸边,发出一声声沉闷的声响,仿佛在应和着这歌谣,又似一年前那惊天动地的战鼓余响,至今还在江东人的骨缝间隐隐作痛。

英雄之名,威震敌境,未必都体现在庙堂之上的封赏,或是史册之中的华丽篇章;有时,它也会悄然渗入那寒夜柴门内小儿骤然噤声的啼哭之中。这种在无声处爆发的惊雷,反而更能体现出英雄的凛凛寒光,足以让一方水土,乃至百年的心魂,都为之敬畏惕然。张辽的勇毅与威名,就如同这江涛,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激励着后世之人,面对强敌,勇往首前,永不退缩。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2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