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评
汝南郡的晨雾还未散尽,平舆县许家祠堂前己挤满了人。每月初一这天,连郡守都要派人来占个好位置。人群窃窃私语,不时踮脚张望祠堂内那两扇紧闭的柏木门。
"听说这次要评陈家的公子..."
"嘘!上月评李孝廉那句'玉在椟中',转头人家就得了举荐!"
"许子将的眼睛毒啊,被他看一眼,五脏六腑都藏不住..."
吱呀一声,门开了。人群霎时安静,只见两个身着素色深衣的中年文士缓步而出。走在前面的许劭面容清癯,双目如电;稍后半步的许靖手持竹简,神色温和。他们身后,书童搬出两张榧木凭几,摆在祠堂前的高台上。
"开始吧。"许劭一撩衣摆坐下,声音不大,却让前排几个士子不自觉地挺首了脊背。
许靖展开竹简:"今日首评,颍川荀氏子弟荀彧,年十八。"
一个白净少年从人群中走出,向高台长揖到地。许劭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忽然道:"抬起头来。"
少年抬头,眼神清亮如泉。
"王佐之才。"许劭的话像块石头砸进池塘,人群嗡地炸开。少年脸色绯红,许靖己挥笔记下。
评过三五人后,日头渐高。许劭正要宣布暂歇,忽然瞥见人群最后方立着个陌生青年。那人身材短小,却如山间野松般挺拔,一袭旧青衫洗得发白,腰间配剑的剑鞘磨损得厉害。
"最后那位。"许劭指向他,"报上名来。"
人群自动分开,青年不急不缓地走到台前,拱手一礼:"沛国曹操,曹孟德。"
祠堂前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谁不知这曹阿瞒是宦官曹腾之孙,去年还因棒杀蹇图闹得满城风雨?
许劭眼睛一眯,就发现这青年行礼时剑穗稳如泰山,说话时喉结坚如磐石——可不是装出来的镇定,而是实实在在的无畏啊!
“你想求评?”许靖眉头一皱。
曹操嘴角一扬:“早就听说月旦评评人论事犹如快刀斩乱麻,我特来试试。”
许劭突然“噌”地一下站起身来,一步一步从高台上走下来。人群都不敢大声喘气,眼巴巴地看着这位名震天下的评论家绕着曹操慢悠悠地转圈,活像在打量一块还没雕琢过的璞玉。
"你十岁时,"许劭突然开口,"可曾假装中风骗过叔父?"
曹操瞳孔一缩——这事除了曹家亲族无人知晓。
"十二岁,与袁本初偷新娘,是你出的主意。"
"十五岁,私造五色棒打死蹇硕叔父..."
每说一句,许劭就逼近一步。曹操背在身后的手指微微蜷曲,面上却笑得愈发从容。
"许公连这些小事都知道?"
"小事?"许劭停在一步之外,两人目光如剑相交,"骗亲长显其诈,戏婚礼显其妄,杀权贵显其暴——曹孟德,你可知天下将乱?"
祠堂前鸦雀无声。曹操额角渗出细汗,却仰头大笑:"正因为天下将乱,才需要非常之人!"
许劭的指尖突然颤抖起来。他在曹操眼中看见了三十年前自己在洛阳太学镜中见过的神采——那是知道自己必将名留青史的人才有的光芒。
"治世之能臣..."许劭缓缓道。
曹操笑意更浓。
"乱世之奸雄。"许劭说完,转身就走。
人群轰然炸开。曹操站在原地,突然对着许劭背影深施一礼:"多谢许公赐路!"说罢大步离去,腰间配剑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当夜,许劭独坐书房。许靖推门进来,见他正对着烛火出神。
"那曹阿瞒..."
"他会成名。"许劭打断道,"今日我给了他名分,来日天下人都会记得是我许子将看出来的。"
烛花爆响,窗外新月如钩。许劭着案上那卷记录今日评语的竹简,忽然觉得它重若千钧。远处官道上,隐约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渐行渐远,终至不闻。
建安三年冬,汝南城外飘着细雪。
许劭踩着泥泞的山路,背上的药篓里装着刚采的茯苓。十五年过去,他的鬓角己全白,当年令士子们胆寒的锐利目光,如今常含着山野闲云般的散淡。
"先生别来无恙?"
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得许劭药篓坠地。林间转出一队骑兵,为首那人披着猩红大氅,面容藏在斗篷阴影里,唯有一双鹰目亮得骇人。
许劭的指尖微微发抖——这双眼睛他太熟悉了。
"曹...将军。"他拱手,故意略去"丞相"尊称。
曹操翻身下马,积雪在他铁靴下咯吱作响。他比当年更矮了些,腰间配剑却换成了镶玉的倚天剑。
"先生隐居于此,是怕见故人么?"曹操笑着,却让亲卫们退到百步之外。
许劭望见远处山坳里升起的黑烟——那是平舆县城的方向。三日前就听说曹军要攻打汝南,没想到这么快...
"老朽山野之人,不值得将军费心寻找。"
"哈!"曹操突然大笑,惊飞林间栖鸟,"当年月旦评上,先生一言定我终身,如今倒说这等生分话?"
他解下佩剑递给许劭:"拿着,山路滑。"
许劭没接。曹操也不恼,自顾自说道:"那年我二十岁,拿着先生的评语去洛阳求官。袁绍当面笑我是'许子将盖章的奸雄',刘岱更把我拒之门外。"
雪越下越大。许劭的白须上结了冰晶:"将军如今位极人臣..."
"是啊!"曹操突然拔高声音,"就因为你这句'乱世之奸雄',我当不了治世的能臣,只好做乱世的霸主!"他猛地抓住许劭手腕,"先生可知,你这张嘴改变了多少人的命数?"
许劭感到脉搏被掐得生疼,却面不改色:"将军帐下荀文若、程仲德,哪个不是因月旦评才投奔于你?"
曹操一怔,手上力道松了。
"随我来。"许劭抽回手,引路走向半山腰的茅屋。
屋内简陋,唯书卷满架。曹操环视西周,目光停在案头一卷摊开的竹简上——正是当年月旦评的记录。
"将军请看。"许劭指向某处,"除你之外,这十五年我评过七百六十西人,说准的不到三成。"
曹操凑近细看,突然嗤笑:"'刘表守户之犬',准;'袁术冢中枯骨',更准!"他抬头,"那为何独独对我..."
"因为将军本就非凡人。"许劭沏了杯苦茶推过去,"老朽不过提前说出了天下人后来才明白的事。"
屋外风雪呼啸。曹操着茶杯,忽然问:"若今日重评,先生当如何说?"
许劭望向窗外纷飞的雪片:"仍是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啪!"曹操捏碎了茶杯。鲜血混着茶水流到案上,染红了竹简。
"你不怕我杀你?"
"将军若杀我,便是认了这评语。"许劭平静地包扎曹操手上的伤,"况且..."
"况且什么?"
"况且老朽活不过这个冬天了。"许劭咳嗽起来,袖口沾了丝血迹。
沉默良久,曹操突然起身:"我送你出汝南。"
下山路上,曹操亲自为许劭牵马。经过一处悬崖时,他忽然问:"先生可能看到我结局?"
许劭望着远处被雪覆盖的群山:"将军可知为何月旦评只在初一举行?"
"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起落沉浮。"许劭轻声道,"初一的新月,既是一个轮回的终结,也是开始。"
曹操驻足良久,突然解下倚天剑塞进许劭行囊:"留着防身。"
三日之后,许劭立于淮水渡口,凝视着曹军押送俘虏的队伍渐行渐远。他自怀中掏出那卷记录曹操评语的竹简,缓缓投入浑浊的江水之中。
“许公!”身后传来一声呼喊。许劭回首,见一白衣文士驱马而来——此人正是当年被他评为“王佐之才”的荀彧。
“文若啊……”许劭微微一笑,“于曹公帐下,诸事可还顺遂?”
荀彧翻身下马,长揖作礼:“曹公广纳贤才,实乃……”
“实乃乱世之奸雄本色?”许劭打断他的话语,目光却依旧沉稳温和。
荀彧一时语塞。许劭轻拍他的肩膀,指向远处曹军大营:“去吧,你所择之明主,正在彼处等你。”
渡船徐徐离岸之际,许劭望见荀彧仍伫立在岸边,身影逐渐模糊。淮水奔腾不息,将那承载着月旦评秘密的竹简卷入东海。而在上游的汝南城头,曹操的新旗正于风中烈烈作响。
建安五年的春风带着药香飘进丞相府西厢。许劭躺在锦榻上,数着窗棂投在帷帐上的光斑——九十三道,比昨日少了七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如这日光,在一点点消逝。
"先生醒了?"
许劭转头,看见曹操坐在床边矮凳上,丞相朝服未换,显然刚下朝会。比起两年前汝南重逢时,这人眼角又添了皱纹,但眼中的锋芒却更加锐利了。
"老朽残躯,不值得曹公日日探视。"许劭声音嘶哑。
曹操亲手端来药碗:"当年月旦评上的毒舌,如今倒客气起来。"他舀起一勺汤药,"许子将可知,满朝文武都在猜,我为何对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儒如此礼遇?"
许劭就着曹操的手喝药,喉结滚动:"因为他们不知道...曹孟德这辈子...最在意的就是别人怎么看他。"
曹操的手微微一抖。
窗外柳絮纷飞。许劭忽然问:"今日是初一?"
"恰逢月旦。"曹操放下药碗,"先生可想再办一次月旦评?就评我一人。"
许劭枯瘦的手指抚过枕边竹简——那是他毕生评语的汇总。沉默良久,他道:"取铜镜来。"
侍从捧来一面鎏金铜镜。曹操凑近,镜中映出他威严的面容。
"看见什么?"许劭问。
"大汉丞相。"
许劭咳嗽着支起身子,手指在镜面一抹:"再看。"
曹操瞳孔骤缩——镜中的自己突然变成二十岁时那个佩剑青年的模样,眼神桀骜不驯。
"这是..."
许劭又抹一下,镜中人变成官渡之战时那个披甲统帅,面目狰狞。
第三次抹过,镜中出现一个白发萧疏的老者,眼神阴鸷多疑。
“够了!”曹操霍然起身,将铜镜狠狠摔于地上,“妖术!”
许劭却微微一笑:“何来妖术……不过是曹公内心的投影罢了。”他稍作喘息,缓声道,“治世之能臣是你,乱世之奸雄亦是你;礼贤下士者是你,猜忌多疑者亦是你……”
曹操俯身拾起铜镜,见其己恢复如初。然适才所见之景,却深深烙印于脑海之中。
“先生之意……人性本就复杂?”
“非也。”许劭缓缓摇头,“我所言者,乃是此等矛盾成就了非凡之曹孟德。”言罢,他忽地攥住曹操手腕,“你以为我在月旦评上苛责于你?实则那是我所见过最为惊艳之灵魂!”
春风忽地变得狂暴起来,吹开窗户,将案上竹简吹得哗哗作响。曹操惊觉许劭的手逐渐冰冷。
“最后一言……”老人气息奄奄,“能臣奸雄本为一体……你做到了……”
当夜,丞相府挂起白幡。曹操独自坐在书房,反复翻看许劭留给他的那卷竹简。月光透过窗纱,他突然发现简背有极小的刻字——"亦是英雄"。
"哈!"曹操大笑,笑出了眼泪,"许子将,到最后还要留个悬念!"
与此同时,荀彧在整理许劭遗物时,从枕下找出一捆未公开的竹简。展开一看,竟是近百年来天下名士的评语合集,最后空着的位置墨迹尚新,写着:
"曹操,字孟德。其才足以变天,其奸足以祸国,其情足以动人,其志...未可知也。"
荀彧望向窗外明月,忽然明白许劭为何总在初一举行月旦评——新月如钩,正如人性永远留着一分未完成的可能。
远处钟楼上,守夜人敲响更鼓。建安五年的某个初一,就这样悄然流逝。但那些刻在竹简上的人物评语,将随着历史长河,流淌千年。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1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