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羊续悬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4章 羊续悬鱼

 

羊续悬鱼

东汉末年,南阳城的暑气在烈日下蒸腾,街头巷尾弥漫着嘈杂的人声。南阳太守府门前,人来人往,官员、差役们脚步匆匆,一派忙碌景象。就在此时,一位年轻的官员手提一条鲜鱼,脸上带着些许紧张与期待,稳步走进了太守府。他叫张权,是羊续太守手下的一名小吏。

张权站在太守书房外,深吸一口气,抬手敲门。“进来。”屋内传出羊续沉稳的声音。张权推开门,只见一位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坚毅与温和的中年男子正伏案审阅公文。此人正是羊续。

“太守大人,”张权恭敬地行礼,“卑职今日偶然得了这条鲜鱼,瞧着新鲜,便想着给大人送来尝尝鲜。”羊续抬起头,目光从公文上移开,温和地看着张权:“张权啊,你的心意我领了,只是这鱼,我不能收。”

张权心里一紧,忙说道:“大人,这不过是一条鱼,实在算不得什么贵重之物,只是卑职的一点小小心意,还望大人莫要推辞。”羊续站起身,缓缓走到张权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张权,我明白你的好意。但身为官员,一举一动都关乎百姓的福祉,若我今日收了你这条鱼,日后便可能收他人更贵重的东西。一旦开了这贪腐的口子,又如何能公正地治理南阳,对得起百姓的信任呢?”

张权听了,心中一阵感动,可又觉得就一条鱼实在不算什么,仍不死心地说:“大人,您一心为百姓操劳,平日里生活如此简朴,吃条鱼又算什么呢?这鱼也能给您补补身子啊。”羊续笑了笑,目光坚定:“我食朝廷俸禄,足以维持生计。百姓们尚在为温饱奔波,我又怎能贪图口腹之欲。这鱼,你还是拿回去吧。”

张权见羊续态度坚决,却仍不想放弃,他眉头微皱,心里盘算着如何能让太守收下。犹豫片刻,他再次说道:“大人,若是您不收下,卑职回去实在不知如何是好,还望大人成全。”羊续看着张权执着的样子,心中无奈,思索片刻后说:“这样吧,这鱼我暂且收下,但你日后切不可再送任何东西。”张权见羊续终于收下,心中一喜,连忙答应,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待张权离开,羊续看着那条鱼,轻轻叹了口气。他并未将鱼拿去厨房,而是命人找来一根绳子,将鱼挂在了书房的屋檐下。阳光洒在鱼身上,鱼鳞闪烁着微光,仿佛在提醒着羊续坚守清廉的决心。

时光匆匆,转眼数月过去。又到了鲜鱼肥美的时节,张权心想上次送鱼太守虽收下了,但也嘱咐不可再送,可他总觉得太守为百姓操劳,理应多补补。心中一番挣扎后,他还是决定再送一条鱼给羊续。

这日,张权又提着一条大鱼来到太守府。再次站在书房外,他的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敲门进入后,羊续看到张权手中的鱼,微微皱了皱眉。还未等羊续开口,张权便说道:“大人,上次您收下了鱼,我想着您或许爱吃,便又寻了条更大更鲜的给您送来。”

羊续没有说话,而是转身走到书房门口,指着屋檐下早己风干的那条鱼说:“张权,你看这是什么?上次你送的鱼,我一首挂在这里,未曾动过。我收鱼,只是不想让你难堪,但绝非认可收礼之举。为官之道,贵在清廉,这一点,你切不可忘。”张权顺着羊续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那条风干的鱼,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满是羞愧。

“大人,卑职错了,”张权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懊悔,“卑职只想着表达心意,却忘了为官的本分。您放心,卑职日后定当以大人为楷模,坚守清廉。”羊续欣慰地点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都能秉持初心,南阳何愁不能治理好,百姓何愁不能安居乐业。”

张权离去后,羊续望着太守府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

羊续站在太守府门前,目光穿过熙攘的街道,落在远处起伏的山峦上。南阳城虽繁华,但百姓的生活却依旧艰辛。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治理一方水土,更是要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树立清廉的榜样。

回到书房,羊续重新伏案审阅公文。案上的竹简堆积如山,每一卷都记载着南阳的大小事务。他仔细翻阅,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手中的笔在竹简上轻轻划过,留下工整的字迹。羊续的清廉不仅体现在拒收礼物上,更体现在他对每一件公务的认真处理中。他深知,只有公正无私,才能真正赢得百姓的信任。

数日后,南阳城外的农田遭遇了罕见的旱灾。百姓们焦急万分,纷纷前来太守府求助。羊续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官员商议对策。他亲自带领官员们前往田间地头,查看灾情,安抚百姓。回到府中,他连夜制定赈灾方案,调拨粮草,组织人力修筑水渠,力求将旱灾的影响降到最低。

赈灾期间,羊续日夜操劳,身体日渐消瘦。他的夫人心疼不己,劝他多休息,但羊续却摇头道:“百姓正在受苦,我怎能安心休息?身为父母官,当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夫人见劝不动他,只得默默为他准备些清淡的饮食,尽量让他多补充些营养。

赈灾工作初见成效,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羊续的清廉与勤政也传遍了南阳城,甚至远播至其他郡县。许多官员纷纷前来拜访,向他请教为官之道。羊续总是耐心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强调清廉与勤政的重要性。

一日,一位来自京城的使者来到南阳,带来了朝廷的嘉奖令。使者宣读道:“南阳太守羊续,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特赐黄金百两,以示嘉奖。”羊续接过嘉奖令,却并未露出喜色。他转身对使者说道:“请使者代我转告朝廷,羊续受之有愧。这些黄金,我愿全部用于南阳的民生建设,以解百姓之困。”

使者闻言,大为感动,连连称赞羊续的高风亮节。消息传开后,南阳百姓更是对羊续敬仰有加,纷纷称他为“清官太守”。

然而,羊续并未因此而自满。他深知,为官之路漫长而艰辛,唯有始终坚守初心,方能不负百姓的期望。他继续勤勉工作,处理公务,巡视民情,力求将南阳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

时光荏苒,转眼间羊续在南阳己任职多年。他的清廉与勤政不仅改变了南阳的面貌,更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名字,成为了清廉与公正的代名词,流传千古。

多年后,羊续因病辞世。南阳百姓闻讯,无不悲痛欲绝。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羊续修建了一座祠堂,以纪念这位清廉勤政的太守。祠堂内,供奉着羊续的画像,画像旁悬挂着一条风干的鱼,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羊续悬鱼”的佳话。

羊续的故事,不仅在南阳流传,更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为官者,坚守清廉,勤政爱民。

正如羊续生前所言:“为官之道,贵在清廉。唯有如此,方能不负百姓之期望,不负天下。”

羊续的离世,仿佛在南阳城的上空投下了一片阴云。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太守府门前,手中捧着香烛,默默地为他祈祷。街道两旁,商铺纷纷关门,市集也停止了喧嚣,整个南阳城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人们的心中,不仅仅是对一位太守的怀念,更是对一位清廉勤政、爱民如子的贤臣的敬仰。

羊续的夫人,站在祠堂前,眼中含着泪水,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她深知,羊续一生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清誉,更是百姓的福祉。她轻轻抚摸着祠堂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羊续的生平事迹,字字句句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一生。夫人低声呢喃:“夫君,你一生清廉,如今终于可以安息了。南阳的百姓,会永远记得你。”

祠堂内,羊续的画像静静地悬挂在正中央,画像中的他,目光深邃,神情坚毅,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画像旁,那条风干的鱼,依旧悬挂在那里,仿佛在提醒着后人:清廉,是为官之本。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gbgic-1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