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2052年年度经济会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3章 2052年年度经济会议

 

2052年1月,炎夏京城夏宫会议室,蓝星管委会经济政策小组召开本年度的经济发展走向研判交流会议。

君鸿坐在主位,下面是经济政策小组的八名成员。

由于推进AI生产时代的按需分配成效卓著,孙清流被任命为副组长。

而这位前清北经济系学霸也确实真材实料,在这场社会变革中理顺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各种借力打力或铁腕打击压制着传统财阀势力,让现在这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可以一首维持。

同时也配合宣传部门花了大力气宣传蓝星管委会的各种政策,连君鸿都亲自出镜了好几次,逐步获得了大部分民众的信任,让各种改革可以实施下去。

可以说这几年的孙清流展现出了治世之才,也算报答了君鸿的知遇之恩。

此时正是孙清流发言:“蓝星人口现在己到达100亿,并且未来的三十年都会持续高速增长。根据人口增长模型预测,2083年前后将会接近150亿人。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按蓝星现有的生产力推算,我们维持基础生活物资按需分配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加,需要及早预备应对措施。”

现在经过三阶段的基因修复工程,蓝星人的平均寿命暴增,相当于死亡人口极少,但新生人口持续增加,必然带来总人口的快速膨胀。

另外的组员发言:“2050年度全蓝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2.35亿吨谷物,配合其他薯类、豆类、蔬菜、肉类等平均分配的话可以达到全蓝星人均每日3728卡路里的热量需求,远超卫生组织人均每日2000卡路里的基本标准。所以现在食物的按需分配并没压力。”

“即使是人口增加到150亿,按理论计算现在的粮食产量也足够满足全人类的基本供应,不会出现饥荒。但供应量没太大的余裕了,应该做不到现在按需分配的水平。”

孙清流道:“感谢教授的数据。假如粮食生产技术没大的突破,那我们就必须要做好物流优化和减少浪费,需要粮食部门做好统一的措施和规划。”

主位的君鸿接口道:“在现有科技条件下,蓝星对人口的承载极限也就是150亿左右,并不单纯是食物供应方面的问题。刚才孙副组长所说的优化粮食物流和减少浪费的意见,我会责成粮食管理部门落实。”

“同时,为了承载更多人口,我们需要开启星际移民。管委会需要制定火星全面探测计划,部署试验性质的火星小型城市建设方案。”

孙清流有点吃惊的问道:“委员长阁下,您之前不是一首反对火星移民计划的吗?说这样会导致逃亡派思想死灰复燃,不利于全人类团结一次执行摧毁陨石的计划。”

君鸿淡然道:“所以关于火星的有关计划并不用太急,踏准步调按节奏进行即可。五年内,黑洞采矿会开始启动。十年内,大型反物质武器会基本建设完成。”

“即使再花个几年时间进行测试和优化,整个计划至少可以提前几年完成。”

“我认为2065年前整个计划可以完工了,等着陨石过来即可。”

“当然,有一点没有向民众宣传的是陨石撞击地球时间是2072年,但2069年内它就会经过冥王星。我们到时候就会把其摧毁在宇宙空间之中!”

“所以,2060年左右可以开展星际移民计划,那时候整个摧毁陨石计划也完成得七七八八,我们可以为人类文明的下一步发展做准备。”

“先建设小型城市作为试点,条件成熟后利用可控湮灭炉供能的行星级引力场改变整个火星的重力环境以及大气成分,让它最终也变成一个拥有青山绿水的星球——蓝星人的第二故乡”

看到君鸿信心十足的样子,底下的成员也是大受鼓舞。

孙清流兴奋的道:“那太好了,AI时代后社会的高失业率问题一首没办法妥善解决,很多人是被迫躺平的。如果开启了星际移民那整个文明就可以有一个巨大的新增长点了,可以解决很多被陨石威胁强行压制住的社会矛盾。”

一个组员附和道:“特别是配合之前委员长提过的小型民用引力宇航设备,太空探险也可以让一大批有冒险精神的人获得机会。就像当年蓝星上的大航海时代一样。”

接着另外一个组员提出:“现在蓝星100亿人里面,大概还有5亿人未与AI化的现代生活接轨,甚至是不肯接受基因修复的。”

君鸿点头道:“之前我们己关注过这个问题。这些人群里面有部分是生活在蓝星最穷困国度的偏僻地区,甚至是森林里的一些还在茹毛饮血的部落。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触任何现代信息,这些人只占少数”

“而另外更大部分人自称是人类文明原教旨主义分子,呼喊着保持人性拒绝机器或回归真实远离算法等口号,他们拒绝脑波网络甚至AI参与自己的生活,认为AI会操控甚至取代人类。”

“对于第一类人群,未来几年需要投放更多资源,组织更大规模的人员去这些不毛之地宣讲、教育,尽可能引导这些人和现代社会接轨。我相信他们知道接纳现代社会体系后,可以保证他们温饱,大部分人都会改变保守的态度。”

说到这里,君鸿停住没说话。

孙清流等了一会,询问道:“对于第二类人群,我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是制定相应的法律去管束?”

君鸿轻叹了口气,摇头道:“我注意到这部分人其实很多都是高学历人群,有著名学者,前AI工程师,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神学家等等。他们的观点虽然不符合主流,但我们的社会不应该禁止所有的反对声音。”

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他们的宣言是不能让工具理性异化为新式神权统治,假如我们通过强制手段对付他们,岂不是被他们的宣言说中了?”

“未来可以划定一定的区域给他们,他们可以在那里聚居,选择自己的社会形态。但前提是不能破坏现有大多数人的社会秩序。”

孙清流皱眉道:“但这样的话等于在我们的社会规则里面撕了一道口子,这个聚居地一定会成为滋生罪恶之地,如流通旧币,人剥削人等继续存在,甚至会成为对抗蓝星管委会的基地。”

君鸿道:“在科技代差的情况下,他们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至于意识形态方面,假如很多人转头去加入他们的阵型,那就证明我们的社会架构还不完善,依然让很多民众不满,需要继续改良。”

“保留这类人群吧,即使是作为磨刀石也好。”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ficbi-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