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管委会经济政策小组成员八人,全部都是蓝星顶级的经济专家,但听到孙清流提出把劳动和工资解绑,废除工资奴隶制后,都有点懵。
啥意思?发工资不用干活,还是干活不给工资?相向白嫖?
但毕竟是经济专家,马上有人提出:“孙先生您的意思是按需分配?”
孙清流没首接回应,换个方向娓娓道来:“在外置记忆体这项划时代技术面前,人和人在学习阶段造成的知识积累差异己经可以忽略不计。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除了极少数像委员长这样的极端例子外,人和人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所谓的优秀者与普通人,产生看似巨大差距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受精英教育的机会,原生家庭的资源,无数次试错的底气,权力或财富集中后人脉带来的视野等因素,天才是很少的。”
“而出现外置记忆体后,造成的后果就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具备相似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他们的工资己经不是看自身的能力水平,而是受市场需求、供给、行业垄断程度、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影响。这样就会造成所有人都会向某些行业集中,既然一件工作你可以做,我也可以做,那么应该谁做?”
“比如历来的一些高门槛的高薪职业如医生、律师、注册会计师等等,在外置记忆体面前等于零门槛或极低门槛,本来用专业知识构建的高薪护城河也不复存在。既然每个人稍加训练和熟悉后都能做,为什么这些职业还可以拿高薪?”
“现在经济领域最大的矛盾就是大量基础岗位正在不断被AI和智械取代,大量人类将会集中到那些不容易被取代的高薪岗位中,但总体的岗位供给会远远低于需求。”
“而现在由于委员长的基因修复技术普及,人类寿命大幅度提高,工作需求年限也从原本的最多40多年提升到70年以上,造成更大的岗位供给压力。”
“可以说,现在完全是因为有委员长一开始制定的基础食品和日用品兜底制度以及二十五年后陨石撞击危机,让人们还能保持社会秩序,但各种社会矛盾己经很大了。”
“出现这些矛盾的核心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人们还未有勇气跳出资本主义劳动的窠臼!当AI智械己经完全可以取代工业生产基础岗位,基础食品和生活用品生产和供应己经可以摆脱人类束缚,继续用工资去捆绑人类的生存权,还有意义吗!?”
此时,一个经济学家向这个领域的专家君鸿提出疑问:“请问委员长阁下,假如全体人类不再工作躺平在家,现在光凭AI和智械等无人工厂,可以满足全人类基础生活资料的需求吗?”
君鸿点头道:“由于有可控核聚变和光量子计算机带来的能源和算力的革命,即使现在还未能完全满足这个需求,但几年内就可以达到了。像冥王星前进基地这样的大工程我们都可以依靠AI智械去进行主体建设,何况一些食品和日用品?”
那经济学家沉吟了一下,感叹道:“那现在的生产力,似乎己经到达了19世纪时候马科斯理想主义社会描述的物质极大丰富了。”
孙清流接口道:“起码在生存资料以及基础生活物资方面,我们几年后就可以做到按需分配,这就是把劳动和工资解绑的前提!当人类不再因为生存而被强迫劳动,就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所定义的价值——无论是艺术、科研、慈善甚至养育后代等等,那才是我们蓝星文明真正的跃迁。”
“没有工资捆绑后,人类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如开发软件、艺术创作等创造型劳动,又如儿童教育、心理辅导等情感型劳动,如航天探索、地心钻探等探索型劳动,等等。让兴趣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作为劳动的驱动力,一定可以促进整体社会文明的进步。”
另一个经济学家质疑道:“可以无限制按需分配的仅仅是基础的物资,但始终会有资源是稀缺的,比如更大的房屋,更好的汽车等等,那归属于谁?”
孙清流马上回应:“按需分配的理念是满足基本需求并提供平等的机会,而非完全消除差异。也即是在满足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需求和贡献进行资源分配。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无限占有资源,反而更强调资源的公平分配。”
之前质疑的经济学家又问道:“那按照你的说法,依然需要一个类似货币的标尺去衡量一个人的贡献度。”
孙清流道:“你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这个贡献度需要更多维度,更准确的去制定,需要配合专用的大数据AI模型。稍后我会向委员长提交一份草案。”
此时,坐在主位的君鸿接口道:“其实关于清流的建议,我也有类似的思考。既然今天刚好他提出了,我也谈一点我的看法。”
“把是否进行劳动成为一种自我的选择,让劳动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而非生存的义务,这个方向我认为是正确的。”
“但不能颁布太激进的措施,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让社会逐步适应。比如我们可以在AI公有制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时,尝试用全员股权分红来代替工资,培养人们的集体思维。”
“接下来就是清流所说的基础生活资料的按需分配,这一步必须配合大数据AI监管和每个人的随身AI进行评测,确保公平公正。”
“再下来就是引入社会贡献度指数的各项维度,如劳动、创造、志愿服务均可积分,社会贡献度高的人可以换取各种更高端的商品。理想社会并不是平均社会,我们要确保的是获得更好生活品质的人是因为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而不是因为他拥有资产可以剥削其他人而获取。”
“与此同时,到了这个阶段也可以考虑接入虚拟世界,现实中的贡献度可以交易虚拟式世界的物资,加强探索者在虚拟世界的各项体验。”
“参考多年前的一些氪金手游,一些富人甚至愿意几十万元去买一个皮肤。那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更好的外观、载具、居所、家私等等,也可以让人获得认同感。当然,这需要认真研判现实和虚拟世界产生经济交互后的具体影响再谨慎实施。”
“还有教育资源投放也要改革,以往的学科教育己经不适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了。我建议小学阶段取消分科教育,转而采取现象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真实情景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16岁时接入脑域网络以及外置记忆体做准备。”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ficbi-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