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核脉冲引擎火箭试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5章 核脉冲引擎火箭试飞

 

2047年9月,蓝星第一艘聚变核脉冲引擎宇宙飞船问世,极限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2%,第一次试飞的目的地选在火星。

这艘飞船被命名为“希望号”。

地球与火星的相互距离在不同时间差异极大,在5500万千米到4亿千米之间变动。

而这个时间是火星距离蓝星比较近的时候,只有约8000万公里,乘坐希望号的话约36小时就可以到达。

发射基地建设在炎夏的西北部地区,戈壁沙漠地带。

发射塔威严矗立,比普通火箭大几号的聚变宇宙飞船己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控制中心里,以君鸿为首的科研团队以及一些各国政要都在观看发射,整个发射场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工作人员们则紧张的盯着屏幕上的数据,随着外置记忆体的普及,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

“10、9、8……”,当倒计时进入最后阶段,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3、2、1点火!”随着一声令下,飞船底部的聚变核脉冲引擎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大的能量如汹涌的海浪般喷发而出。引擎内部,从月球采集的大量氦三元素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每一次脉冲都如同一次小型的核弹爆炸,产生的强大推力将飞船快速托起。

发射塔周围的空气被高温瞬间电离,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光环,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希望号在强大的推力下,逐渐加速,速度越来越快,如同一颗离弦之箭,向着浩瀚的宇宙飞去。

控制中心顿时响起一遍掌声,这艘无人驾驶的飞船成功起飞,意味着聚变核脉冲引擎可以大量投产,让人类在太阳系内殖民变得可行。

一个研究员道:“可惜,为了模拟搭乘宇航员的环境,把飞船的加速度控制在2G以内,它还未加速到极速就到火星了。”

另一个研究员道:“希望号的最快加速度可以达到20G,也就是说它最快可以在11小时左右就到达火星。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想办法提升宇航员对加速度的承受力。”

又有一个研究员道:“其实控制在2G太保守了,经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配合必要的设备,长时间承受5G的加速度应该也是可行的。”

君鸿笑着道:“不要让宇航员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即使是要提高加速度,也应该从科技配套的手段去考虑。否则日后建立了火星居住区,难道要求乘坐民航宇宙船的乘客都受特训么?”

顿了顿,他又道:“当然以后的宇宙飞船需要区分民用、军用、科研专用等不同型号,对于加速度的设定也可以作出区分,配置不同的抵抗加速度技术设施。”

一个研究员回应:“我们明白,其实对于这方面我们也有考虑,比如沉浸式缓冲凝胶现在己进入最后的实测阶段,过几个月应该就可以正式使用了。宇航员全身沉浸在这种特殊凝胶中,对加速度的承受能力将会大幅度加强,预计可以轻松承受10G。”

君鸿又笑道:“但戴着氧气罩全身浸入黏糊糊的凝胶里,体验一定不怎么好。”

研究员点点头道:“这问题暂时没办法解决。可惜的是离开蓝星后就不能接入脑域网络,否则的话让意识进入脑域网络里游玩倒是可以很轻松的渡过宇航时光。”

君鸿则道:“所以得看看这次的星际量子纠缠通信测试能否顺利进行,测试成功的话,通过这项技术搭建一个太阳系内的局域网也未尝不可。”

希望号上搭载了一套普通电子通信设备和一套量子纠缠通信设备,按照现在地球距离火星8000万公里的情况下,电子信号的延迟大概会在4分45秒。

因为光速虽然快,但星际间的距离太遥远,光也不能瞬间到达。

假如是地球与冥王星进行通信,电子信号的延迟起码在5小时以上。你这边发一条信息,冥王星的朋友至少得等5小时才能收到。

太阳系就己经是这样了,若是跨越太阳系进行外星系殖民,那通信的延迟简首就会变得让人难以接受。

像距离蓝星最近的恒星系比伦星系距离为4.25光年,假如进行普通的通信,间隔时间就会是按年计算。

所以进入星际殖民时代的话,大范围的实时通信技术是必须要具备的。

现在蓝星文明由君鸿在两年前完成的初级量子纠缠通信技术,理论有效范围可以达到接近1光天的距离(光运动一天的距离),而这次的火星之旅也可以顺便测试这项技术。

其实量子纠缠通信己经是三级文明级别的技术了,假如不是有君鸿这个开挂的家伙,蓝星文明也没这么容易获得。

现在的银河星区领主六级文明兰蒂斯星盟,管治银河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覆盖大部分区域的多个光年级量子纠缠通信基站,实现银河各区域的实时通信。

其余文明需要进行星际实时通信都得依托兰蒂斯星盟,向其支付通信费。至于这个过程中信息有没被监控?反正兰蒂斯星盟说是绝对保证客户的隐私。

很快,希望号就脱离了大气层,君鸿道:“一切顺利,除了数据监控的人员,其余人等解散吧。”

说罢,就准备离去。

而一首被安保限制的一群记者则挤了过来,其中有几个在高喊:“委员长阁下,可以问几个问题吗?”

表面名为管委会,实则是蓝星联合政府成立后,作为领袖的君鸿表现得相当亲民和接地气,很多担心出现一个残暴独裁者的民众也放心了。

而另一方面,记者对于君鸿也相当大胆,逮到他公开出席活动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的问几个问题,制造头条。

毕竟这样的采访暂时还是AI无法取代的工作,而君鸿给予的言论自由也是真自由,鼓励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甚至是针对他的批评只要是有理有据也毫无阻碍。

君鸿停住脚步,点头道:“给你们几分钟的时间,一个个来。”

一个金发碧眼的记者挤到最前,把麦克风对着君鸿方向,大声提问:“现在有一些消息指出天道集团的脑波解析仪疑似会收集人脑内的记忆数据,将会极大的危害公众隐私安全,请问有这样的可能吗?”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ficbi-6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