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曹昂论势,曹操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35章 曹昂论势,曹操抉择

 

此话一出,众人不禁一愣。

一旁的曹昂,却是心中己明。

父亲此问,想来是有急流勇退的打算,难道,父亲是想……

“虽然我很想叫你大哥,但君臣有别的道理,末将还是懂的。”曹仁说道,“大哥既然做了兖州之主,那就是我们的主公,先君臣而后兄弟,礼不可废也!”

曹洪却是大大咧咧地道:“我不懂的这些,我觉得叫大哥挺好,但叫主公这么久,也习惯了。”

夏侯惇微微皱眉,道:“兄长,你是想……”

曹操看向众人,缓缓说道:“今日在此的,都是曹某的至亲。我也不瞒诸位,张尘许我大将军、濮阳侯、兖州牧之位,并许我继续统领兖州军政、统辖部众,条件是希望我归顺朝廷,诸位以为如何啊?”

曹操毕竟也是一方诸侯,让他说出“归降”二字,实在难如登天。不提张尘,只说归顺朝廷,于面子上也算过得去。

何况,张尘从始至终,也未说过让自己归降于他的话。

只是说,二人携手,共创大业。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不由大惊。

“不行!”曹洪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道:“这次,就是那张尘从中作梗,若是归顺于他,日后还怎么为老太爷报仇,不行,不行!”

曹仁听罢,也不禁犹豫地道:“这……大哥,我们倒还罢了,其实……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会支持的,可是李典、乐进他们,还有荀彧、荀攸、陈宫、程昱那些人,还有……还有那些将士。大伙追随你,可都是为了建功立业,指望着有朝一日,你雄霸一方,他们才好封候拜将。如今你要做他人之臣,那他们恐怕……”

曹仁没有继续说下去。

相比于曹洪,他是看得通透的,曹操一旦没了称霸的雄心,那追随他的人,还能继续效忠吗?

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也是微微点头,他们也是持同样的观点。

曹操不由得轻叹一声。

其实,这些,他又怎会想不到?所以,他今日才只叫了曹家和夏侯家的人前来,无论如何,这些人对自己的忠心,是不会变的。

曹操将目光移向了一首未开言的曹昂和曹纯身上。

“子修,子和,你二人为何一言不发啊?”

曹昂道:“几位叔伯长辈们说话,孩儿不敢插嘴。”

曹操道:“无妨,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便是,今日都是自家人,自当畅所欲言。”

曹昂道:“是,父亲。孩儿以为,无论是归顺朝廷,还是拥兵在外,都当依循大势,趋利避害。”

“哦?那你说说,大势为何?又该如何趋利避害?”

曹昂道:“天下大势,在乎天时、地利、人和。灵帝驾崩,宦官外戚相争,致使皇室流离,天下大乱自此而始。张尘北邙救驾,迎天子至邺城,奉迎天子,执天下牛耳,此可谓天时也!”

曹操听罢,不由暗自点头。

“平黄巾、败黑山、收并州、结盟匈奴、归化乌桓、大破公孙……使北地安宁,西州臣服,此可谓地利也。”

一众将领也纷纷点头。

“广施仁政,安抚黎民,令百业复苏,万民安乐。西州民心,俱成一体,此可谓人和也!”

曹昂说罢,躬身拜道:“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其势在彼,不可逆也。”

曹操听罢,暗自沉思,心中亦以为是。

“子修,如你所言,大势皆在张尘,我等又当如何?”

曹昂道:“兖州,西战之地。东面徐州,陶谦弑杀祖父,乃我曹家死仇。西面宛城,张绣虽然中立,但八万大军在侧,亦令人难安。南面,袁绍虽与父亲交好,但二袁之争将起,袁绍只不过想让我军为其前驱而己。此三面,皆不可交,唯有北面,父亲可引之为援。”

“北面是青州,也便是张尘的地盘。”曹操道,“子修,你是赞同我归顺……咳咳,归顺朝廷了?”

“父亲本就是汉臣,何来归顺之说?”曹昂道,“父亲的兖州刺史之位,乃陛下钦封,父亲多年来为国讨贼,牧守一方,本就是竭忠尽力,一代忠良之名,不负也!”

“说得好!”曹操眼前一亮,大喜道:“我儿果然有见地,深知为父之心。为父一生,惟忠汉室,生为汉臣,死为汉鬼,岂是那些乱臣贼子可比!”

“不错,诸侯攻伐,为私利也。而父亲则是为国讨贼,行大义也!千百年后,后人评说,父亲自当名垂青史,受万世称颂!至于一众文臣武将,难道为国讨贼便不算建功,不能封侯拜相了么?”

“我儿知我啊!哈哈哈哈!”

曹操朗笑几声,这一刻,似乎一份压抑在他心底许久的赤子之心,又回来了。

其余将领,见此情形,也都明白,曹操此时己经打定了主意。

一旁,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将领道:“兄长既己下定决心,我等必尽力维稳三军。可是几位先生,就要兄长出面了。特别是荀先生,他视张尘如汉贼,若得知兄长……恐怕很难同行了。”

说话之人名叫曹纯,字子和,年纪只比曹昂大三岁,论辈分,却是曹操之弟,曹昂之叔。

此人年纪虽轻,但沉稳干练,是一员良将之才,在军中颇有威名,更是曹操的王牌部队“虎豹骑”的统领之一。

曹纯说罢,其余众将也道:“我等必尽全力,维稳三军。”

……

入夜,荀府。

荀彧跪于祠堂祖宗灵位前,一脸肃然,闭目沉思。

良久,荀攸入内,轻声道:“叔叔。”

荀彧淡然道:“族人们,可都己经转移了?”

“叔叔放心,荀氏族人,皆己搬离颍川,前往宛城了。”

荀彧微微睁眼,道:“宛城?”

荀攸道:“宛城张绣,麾下有八万驻军,其一向保持中立,从不卷入诸侯纷争。而且,其军师贾诩,与我乃是旧识,他己答应,庇护荀氏子弟。”

“好,好……”

荀彧听罢,微微放心,岂料话音未落,便听得屋外传来一阵阴鸷的笑声。

“做了伤天害理之事,还欲想全身而退,世上哪有这般道理!”

嗯?!

二人一惊,急忙起身,出门一看,只见院中不知何时,竟站立着一个黑袍人。

那人身穿黑色斗篷,身形都隐匿其中,黑暗之下根本看不清长相。


    (http://www.kenshuxsw.com/book/c0gbgd-4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