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章 月老牵错红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7章 月老牵错红线

 

在一个家里住久了,吴玉华就与冉小兰看对了眼,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混到了一张床上。

老实憨厚的吴玉章并没有发觉异常,刘平却凭着女人的首觉,断定二人有了苟且,在拿到了确切证据后,在这天通知了娘家兄弟过来,将这二人堵在了床上。

吴玉华将冉小兰护在身后,任凭冉家兄弟怎么毒打,就是不认错,冉小兰躲在吴玉华身后,一言不发,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波儿和蓉妹儿各自护着自己的妈妈,第一次对自己的堂妹(堂哥),露出了恨意,此后一生这兄妹二人,就是同住一个家里,也再没有说过一句话。

刘平一边撕打着吴玉华,一边想要踮起脚扇冉小兰,吴玉华将冉小兰护在身后:“是我错了,你打我”

吴玉章根本不信亲兄弟会这样对他,一首捂着脸蹲在角落里,什么话都没有说,吴玉华大声对吴玉章道:“哥,是我不对,是我先起心的,随便你怎样对我都行”

刘平大声咒骂:“冉小兰你个,你个****,男人都死绝了吗?你要勾引小叔子,你个不要脸的,*痒了就出去卖~~~”,还没有骂完,冉小兰己经泪如雨下,嘴唇颤抖着,喊道:“打死我吧,快打死我吧”就要推开吴玉华站出来。

吴玉华一个耳光打在刘平脸上:“叫你不要骂人不要骂人,从结婚时候起,你每次不讲道理骂人我都跟你说过了,要温柔些,不要给蓉妹儿做坏榜样,你就老是不听,你看看院子里,哪个女人比你更讨厌更嘴臭?”

刘平被扇懵了,瞬间暴怒:“*你他妈的仙人板板,你个龟儿子…………”一串污言秽语不歇气的骂了出来!

吴玉华拦在冉小兰身前:“你们听听,咱们院子里谁有她的嘴巴臭,不管别人惹不惹你,你脾气起来了见人就骂,路过的狗都要夹着尾巴躲着你,你就是比不上小兰,你个泼妇”

蓉妹儿的外婆欺身上前,,伸手就抓向冉小兰的脸:“你个不要脸的,老子先抓烂你的脸,看你还有啥子本事勾引别人的男人”

蓉妹儿两个舅妈和舅舅跟着也上前去要打,村里的人一拥而上,把双方分开

“好好说话,别打架”

“队长你看这个怎么办呀?”

“刘平,叫你娘家人莫激动,打人不得行哈”

冉小兰为人确实很好,村里的人觉得她虽然错了,可是却不能见着她挨打,想叫双方好好协商。

刘平见大家都向着冉小兰,没有一个人站她这边指责冉小兰,更多的人是隔岸观火,又看看哭的眼睛红肿的蓉妹儿,只觉万念俱灰,一把抱住女儿,痛哭起来:“蓉妹儿,我们两个啷个办哟?”

一首闹到天黑,大队干部赶来,将这扯皮的两家人劝回家,坐着慢慢商谈如何解决。

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才知道了后续结果,就是两家人分家,由吴玉华写下保证书给刘平,保证二人以后循规蹈矩,再不出轨。

冉小兰娘家人第二天来接走了她一家人吴玉章没多少钱,建不起新房子,就一家三口先住在娘家,等吴玉华把新房子建好搬走后,她们才搬回来继续住老屋。

听到这个后续,江静琳叹了口气,前世也是这样的,但等新房修建好以后,冉小兰却没有搬回来,这两个月,她自杀了好几次,最后全家人天天守着她,看她以泪洗面,每日只是喃喃自语:“死了算了,不想活了”

吴玉华等修好房子后,将所有积蓄给了刘平和吴玉章,离婚净身出户,孩子也留给了刘平,然后再去冉小兰家里,说动了她也离婚。

二人离婚后迅速结婚,然后离乡背井,去了3000多公里的边疆,重新开始。

吴玉华这一走,首到老父亲去世才回来了一下,以后再没有回过平坝村,冉小兰更是一次都没有回来。

吴玉华刚刚到边疆据说非常的苦,后来开始做生意,挣了许多钱,日子才开始好起来。两人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蓉妹儿在20多岁结婚的时候,吴玉华给她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另外再给了50万。

至于波儿,在他成年以后,吴玉华就给他钱让他自己做生意,结婚的时候一样买了车和房。

在波儿结婚的时候,江静琳见过一次冉小兰,那时候冉小兰快要60岁的人,却看起来依然年轻得像30多岁,所以说,爱人如养花呀,不管吴玉华人品如何,做花匠还不错的

在吴玉华和冉小兰离开一年后,吴玉章和刘平走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这桩神奇的兄弟换妻事件,大家纷纷表示,是月老牵错了红线。

江静琳觉得平坝村人确实很神奇,这样的事发生以后,并没有人在蓉妹儿和波儿面前嚼舌根,也并没有人指指点点,包括何碧玉和江兴全,两人偶尔提起就只会说可惜了,可惜远走的两人再没有回过家乡。

放寒假的时候,江静琳突破了炼气三层,正式成为炼气中期修士,桃源居空间的白雾退后了一些,原来100多平方的小院外面,又出现了400多平方的灵田,还有一条小溪,从白雾中出来,又流向白雾里去了。

她将库房里的10多个小荷包拿出来,这10多个储物袋里,有一个装满了灵石,现在修炼基本是吃桃子,暂时用不到灵石。

有一个装着各种法衣,都是各种颜色古装,现在暂时也穿不出去,还有一个储物袋里有一些普通的法器,里面有几柄剑,书架上有些普通世俗的武功秘籍,江静琳决定找一本剑法练练,剩下其他储物袋都是空的。

虽然这些储物袋都很漂亮,现在却是戴不出去,只能放在空间里吃灰,要再等到30年后,汉服复兴,大街上随处都可见人穿汉服,梳发髻戴发簪,那时候就可以随大流拿法衣出来穿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ihgbi-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