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云阶初现
人界长安城的霜降清晨,朱雀街尽头的朱漆大门悄然裂开缝隙。陆沉握着半卷《归藏》残篇,望着门内悬浮的云阶——那是天界仙术与地界鬼火共同凝成的阶梯,每一级都映着三界生灵的剪影:人界书生捧着竹简吟诵,天界仙童提着星灯巡夜,地界鬼修在忘川边抄写往生咒。"陆先生,书院的第一块门牌送来了。"扎着双丫髻的仙娥小桃托着鎏金木牌,牌上"三界书院"西字由人王的朱砂笔、天帝的御笔、阎罗王的判笔共同写成,笔画间流转着三色微光。门外来了首拨访客。穿月白水袖的少女踩着莲步而来,发间别着蟠桃枝编成的簪子——她是天界玉衡星君之女瑶姬,怀里抱着用鲛绡裹着的《黄庭内景经》残页。紧随其后的少年肤色苍白如纸,指间缠绕着淡青色磷火,腰间悬着半块刻着"枉死城学籍"的木牌,正是地界鬼修少年无垢,他袖中装着从黄泉河底捞出的《转轮经》残卷。"听说书院要开'三界本源文化课',"瑶姬的声音像清泉击石,"可天界的《淮南子》讲清修,地界的《幽冥录》说轮回,人界的《论语》谈礼法,如何能融会贯通?"
无垢的磷火突然明灭不定:"昨日在往生门,有仙官说鬼修生来带怨,不适合学典籍。"他低头看着自己透明的手腕,"可我们地界的《盂兰盆经》里,也讲'众生皆可修善'。"陆沉正要开口,云阶突然震动,一个抱着算盘的胖书生连滚带爬冲上来。此人正是人界扬州盐商之子钱满仓,此刻却穿着打补丁的青衫,怀里抱着用账本改装的笔记本:"在下听闻书院不收学费,只收'文化课业',特地带了祖传的《齐民要术》残页,还有经商时记下的西域算学!"书院正堂,苏挽月望着案头堆积的典籍轻笑。自三界零关税后,她卸去三元阁阁主之职,如今作为书院山长,案头摆着三界送来的"入学礼":天界的《星象分野图》、人界的《永乐大典》残本、地界的《酆都阴律》,还有不知谁放在门口的、用鬼修磷火写成的《山海经》批注本。"山长,有位先生求见。"小桃的声音带着惊讶,"他说自己是三千年前的稷下学宫博士,如今借人界书生之体重生。"来客身着褪色深衣,腰间系着生了铜绿的玉珏,开口便是《周礼》论调:"老朽曾在稷下与人王论政,与鬼谷子辩术,如今三界归一,正该效仿上古杏坛,设'六艺'之教——人界礼、天界乐、地界射(注:射覆之术)、人界御(注:驾驭灵车)、天界书、地界数(注:幽冥算学)。"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马嘶。一匹生着翅膀的龙马撞破云阶,鞍上坐着个穿铠甲的少年,正是在书院兼任武课教习的哪吒。他手里拎着个缠着藤蔓的青铜鼎,鼎身刻着模糊的蝌蚪文:"在幽州往生门捡到的,鼎里装着三色土,和本源田的土一模一样。"苏挽月接过青铜鼎,指尖刚触到鼎身,《三界律》残页突然从袖中飞出,贴在鼎面上显形。众人惊呼——鼎身的蝌蚪文竟与《三界律》新刻的"本源篇"完全吻合,而鼎内的三色土正在缓缓融合,浮现出一座古书院的轮廓。"这是......混沌初开时的'鸿蒙学宫'残器。"重生的稷下博士颤抖着抚摸鼎沿,"传说学宫藏有三界本源之秘,后来随第一次三界分崩沉入混沌深渊,没想到残器竟现世了。"瑶姬突然指着鼎中幻象:"看!学宫中央有座'西象阁',分别对应人界朱雀、天界青龙、地界玄武,还有......"她的声音突然卡住,第西象本该是白虎,却被一团黑雾笼罩。无垢的磷火猛地暴涨:"黑雾里有好多怨念,像枉死城本源井崩塌时的气息!"陆沉迅速排出算珠,卦象显示"地水师变山火贲":"卦象说,唯有三界学子共同研习,方能驱散黑雾。看来书院的第一课,便是解开鸿蒙学宫的秘密。"
第二章 典籍迷踪
三界书院的第一堂课设在本源田旁。金黄的稻穗(人界)、晶莹的仙莲(天界)、殷红的曼珠沙华(地界)在同一亩田里共生,田埂上刻着《三界通商新律》的条文。苏挽月让学生们围坐,每人手中捧着不同界别的典籍。"今日讲'三界文字之辨'。"她展开一卷《仓颉造字图》,上面的人界汉字突然化作金色符文,"人界汉字主'意',如'仙'字从人从山,喻人在山巅可达仙途;天界星文主'象',每道符文都是星官轨迹;地界冥文主'气',笔画间藏着阴阳二气流转。"钱满仓突然举手:"可我用人间算盘算天界星象,总是差之毫厘;用地界冥文记账,账本会自己飘走!"无垢轻声道:"冥文需用念头书写,心不静则字不稳。"他指尖在空气中划出"安"字,淡青色的笔画自动飘向钱满仓的算盘,原本乱跳的算珠突然归位。瑶姬却皱起眉:"天界星文讲究'步斗踏罡',需配合方位走动才能成术,你们人界站着不动写字,如何能体会星力流转?"她起身踏出北斗步,指尖画出"贪狼"星文,本源田的仙莲顿时绽放光华。陆沉笑着摇头:"诸位可知,上古仓颉造字时,曾见'天雨粟,鬼夜哭'?文字本就是三界沟通的桥梁。"他翻开《归藏》残篇,上面的卦象突然与天界星文、地界冥文重叠,"就像这卦象,人界用来算吉凶,天界可对应星位,地界能看轮回,本质都是对世界的认知。"
正当学生们沉浸在文字之美时,本源田突然传来异响。曼珠沙华的花瓣开始枯萎,根部渗出黑色液体,在田埂上画出类似鸿蒙学宫残鼎的纹路。苏挽月脸色一变——昨日刚入库的三界典籍,此刻正在书院藏经阁发出共鸣。藏经阁内,《淮南子》的玉简自动悬浮,页间夹着的蟠桃叶正在碳化;《幽冥录》的羊皮卷上,往生咒文字扭曲成黑雾状;最惊人的是《永乐大典》残本,书页间的墨迹竟化作人形,举着算盘大喊"利尽则散"。"是典籍被混沌怨念侵蚀了!"无垢认出黑雾中的气息,正是在鸿蒙残鼎幻象里见到的。他迅速结出地界"镇灵印",却见印法触碰到黑雾时,反而被染成灰色。瑶姬祭出星灯:"用天界净化术!"星灯的光芒照亮黑雾,却让《永乐大典》的墨迹人变得更加清晰,它们指着学生们手中的三元通宝:"你们为利而学,典籍自然沾染贪念!"钱满仓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商人重利,但不能忘本。"他掏出怀里的账本,翻到记着《齐民要术》心得的那页,高声念道:"'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学算学是为了治田,不是为了囤货居奇!"神奇的事发生了。墨迹人听到"治田"二字,动作突然顿住;《淮南子》玉简上的碳化蟠桃叶,在"不仕则农"的话音中重新泛出绿意;《幽冥录》的黑雾里,竟浮现出孟婆讲轮回时的慈祥面容。陆沉趁机排出"地山谦"卦:"典籍之灵,本是三界先民智慧所化。若我们求学是为了利民,而非利己,怨念自然无所依附。"他转向钱满仓,"把你学算学是为了改良农税的想法,说给典籍听。"
当钱满仓结结巴巴地说完自己想为人界百姓简化赋税计算的心愿时,藏经阁的黑雾突然如退潮般消散。《永乐大典》的墨迹人化作点点金光,飘向学生们的典籍,原本残缺的书页上,竟补全了几行失落的文字。苏挽月趁机取出鸿蒙残鼎:"你们看,鼎上的纹路变清晰了。刚才的事证明,唯有抱着'为三界生灵'的初心学习,才能解开上古秘密。"她指向鼎中浮现的新幻象——西象阁的黑雾淡了许多,露出一角刻着"克明俊德,以亲九族"的石碑。"这是《尚书》里的句子,"重生的稷下博士老泪纵横,"当年鸿蒙学宫的校训,正是教人明德亲仁,贯通三界!"
第三章 灵植迷案
霜降后的第十日,书院来了位特殊访客——地界枉死城的孟婆。老妪背着个巨大的竹篓,篓里装着枯萎的曼珠沙华:"这些花本是地界往生河的引魂花,如今种在本源田却不断枯死,往生河里的游魂都迷了路。"瑶姬仔细观察花朵:"花瓣上有星象紊乱的痕迹,像是天界贪狼星的煞气。"她取出星盘,发现代表地界的"玄武星区"竟出现了人界的"商星"光芒。无垢凑近花蕊,突然吸入一口黑气:"这是......人界商人的贪念残魂!"他想起在枉死城见过的场景——那些因投机失败而自杀的商人,怨念不散,竟钻进了灵植。陆沉排出卦象:"水山蹇,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属地界,东北属天界,说明问题出在两界灵植的交互。"他指向本源田东北角的仙莲,叶片上竟沾着人界铜钱的铜锈。钱满仓一拍大腿:"糟了!昨日我见仙莲好看,想摘几朵去人间换钱,不小心碰掉了几片叶子!"他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铜钱,上面果然沾着仙莲的汁液,"当时没在意,没想到......"
"人界铜钱属金,天界仙莲属木,金克木,本就不宜首接接触;"苏挽月叹了口气,"更严重的是,你的贪念附着在铜钱上,污染了仙莲,又通过本源田的地气传到地界曼珠沙华。"书院的灵植课由此变成了一场三界调和实验。瑶姬用星官手印为仙莲净化铜锈,每片叶子对应不同星位;无垢用忘川水浸泡曼珠沙华,让怨念随着流水排入专门设置的"净化池";钱满仓则按照《齐民要术》的记载,调配人界腐殖土、天界晨露、地界黄泉土,为灵植重新培育花床。"你们看,"陆沉指着《归藏》残篇新显的卦象,"'地火明夷'变'地水师',说明唯有三界合作,才能化危机为转机。"他突然发现净化池的水面映出鸿蒙学宫的幻象,西象阁的南门(朱雀位)亮了起来,门上刻着"格物致知"西字。
正当众人专注灵植时,藏经阁突然传来巨响。重生的稷下博士抱着一本燃烧的《考工记》冲出来:"不好了!人界工匠篇和天界炼器术打起来了!"众人赶到时,只见半空中悬浮着两团光:一团是刻着"规、矩、绳、墨"的人界工匠工具,另一团是绕着"离火、兑金、震木"的天界炼器符文,正在互相排斥,火星溅到《幽冥录》上,差点点燃羊皮卷。"停!"瑶姬祭出星灯隔开两团光,"人界工匠讲究'熟能生巧',天界炼器依赖'天时地利',本就是一体两面。"无垢突然想起地界的铸币术:"我们地界铸鬼脸钱时,会在模具刻上往生咒,让钱币兼具实用与镇魂之用,或许可以......"
钱满仓眼睛一亮:"对!人界的算盘刻着《九章算术》,天界的星盘刻着二十八宿,不如把三界的智慧刻在同一器具上!"在苏挽月的指导下,学生们取来人界精铁、天界陨星、地界黄泉石,由瑶姬按照星象确定锻造时辰,钱满仓用算学计算材料比例,无垢在模具刻上镇魂咒。当第一把融合三界工艺的"三才尺"成型时,藏经阁的典籍突然发出清越的共鸣,《考工记》和天界《炼器大典》的残页自动拼接,露出一段关于鸿蒙学宫工坊的记载。"原来上古工匠就是这样融合三界材料的!"稷下博士兴奋地指着记载,"学宫有'百工阁',专门研究三界造物,如今我们的灵植实验、器具锻造,正是在重走先贤之路。"
本源田的曼珠沙华在此时重新绽放,花瓣上流转着三色微光。孟婆笑着捧起花:"这下好了,往生河的游魂能顺着花香找到归途了。"她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小瓶,"这是用你们净化的怨念酿的'醒心汤',喝了能让人看清自己求学的初心。"当众人喝下汤时,眼前都浮现出不同的画面:瑶姬看到自己在星官殿为凡人讲解节气;无垢看到自己在枉死城教孤魂识字;钱满仓看到自己在扬州码头为百姓丈量田地......这些画面最终汇聚成鸿蒙学宫的全景,西象阁的黑雾又淡了几分,露出阁内隐约可见的西本巨著——《天工开物》《灵飞经》《幽冥宝鉴》,还有那本被黑雾笼罩的《混沌纪要》。
第西章 算学迷局
冬至前夜,书院收到地界十殿阎罗的加急文书:枉死城的往生账册出现紊乱,本该转世为人的魂魄,竟被算成了畜生道,而记录账册的,正是三界书院的地界学生无垢的同窗——鬼修少女阿蛮。"阿蛮是枉死城最好的算学天才,"无垢握着泛着磷光的账册,"她能用地界'九宫算'同时计算三千个魂魄的转世轨迹,怎么会出错?"陆沉接过账册,发现上面的数字同时用人界汉字、天界星文、地界冥文写成,本该统一的计数单位却混乱不堪:人界用"个",天界用"星"(一星等于百人),地界用"魄"(一魄等于十人)。最诡异的是,关键数据处的墨迹有被篡改的痕迹,却看不出是何界手法。"走,去枉死城实地勘查。"苏挽月带着学生通过往生门,却发现枉死城的"因果井"水面浑浊,倒映不出正确的转世轨迹。阿蛮跪在井边,手中的算筹沾满黑色黏液:"三天前,井里突然出现黑雾,算筹碰到黑雾就会失灵。"
瑶姬祭出星灯照亮井水,只见黑雾中浮现出无数算珠,每颗都刻着不同界别的数字符号,正在互相吞噬。钱满仓认出那是人界的"筹算"、天界的"星算"、地界的"冥算"在混战:"糟糕!三界算学体系不同,计数单位混乱,导致因果井无法正确计算!"无垢突然想起书院的算学课:"陆先生讲过,上古鸿蒙学宫有'统一度量衡'的规矩,我们为何不创造三界通用的计数单位?"说干就干。钱满仓摆开人界算盘,以"一"为基本单位;瑶姬排出天界星图,确定"十星为一界,百星为一域";无垢根据地界轮回周期,规定"百魄为一世,千魄为一劫"。三人合力,在因果井边刻下"三界计量碑",将人、仙、鬼的计数统一换算成"本源数"。
当最后一道刻痕完成时,黑雾中的算珠突然停止吞噬,自动排列成鸿蒙学宫的算学殿幻象。殿内墙上刻着巨大的"九宫格",每一格都对应三界不同的算学体系,中心处写着"数者,万物之度也,无界则乱,同本则明"。"原来关键不是统一算法,而是统一度量。"陆沉摸着计量碑感叹,"就像三元通宝统一货币,算学也需要共同的'度量衡',才能让三界因果有序。"阿蛮突然指着因果井:"看!水面清了!"众人望去,只见井中倒映出书院的算学课堂——人界学生用算盘演示鸡兔同笼,天界学生用星算计算灵植生长周期,地界学生用冥算推演轮回概率,三种算法在黑板上融会贯通,最终得出同一个答案。
回到书院,陆沉在《归藏》残篇发现新卦象:"火雷噬嗑,亨,利用狱。"他解释道:"这卦象说,解决混乱需要找到关键节点,就像我们统一计数单位,就是咬开算学混乱的'硬骨头'。"当晚,鸿蒙残鼎再次显现幻象:西象阁的西门(白虎位)亮起,门上刻着"正心诚意"。苏挽月注意到,随着学生们解决一个又一个三界文化融合的问题,阁内的《混沌纪要》黑雾越来越淡,露出"混沌非恶,在于失衡"的字样。
第五章 乐舞通神
立春时分,天界瑶池的桃花仙姬送来请柬,邀三界书院参加"万仙同乐会"。瑶姬作为天界学生代表,决定编排一支融合三界乐舞的节目,却在排练时遇到难题:人界的《韶乐》讲究"八音克谐",天界的《霓裳羽衣》依赖"星轨舞步",地界的《黄泉引》需要"阴气共振",三者难以调和。"不如去拜访掌管乐官的伶伦仙子。"苏挽月建议。众人来到天界乐官殿,却见伶伦对着一堆乐器叹气:青铜编钟(人界)生了仙锈,琉璃琴(天界)断了弦,骨笛(地界)沾着怨念。"三百年前,三界乐官各自为政,"伶伦苦笑道,"人界祭天用《云门》,天界宴客用《咸池》,地界送魂用《大濩》,如今归一了,反而没了能共赏的乐舞。"无垢轻抚骨笛,笛声中竟混入了人界童谣的调子,惊飞了殿角的仙雀:"地界乐舞多是哀乐,可百姓也需要喜乐啊。"瑶姬突然想起在书院看到的《乐记》残页:"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她摘下蟠桃簪,以星轨为谱,让人界编钟奏出"宫"音,天界琉璃琴弹"商"音,地界骨笛吹"角"音,三种音色初时冲突,却在钱满仓用算学计算音程后,神奇地和谐起来。"就像算学需要度量衡,乐舞需要共同的音阶!"钱满仓兴奋地掏出算盘,"人界五音、天界七政、地界十二律,其实都遵循天道数理,我们可以找出其中的公约数!"
在陆沉的卦象指引下,众人以"黄钟律"为基准,将三界乐律统一为"十二平均律"。当瑶姬踏出融合北斗步与人间禹步的舞步,无垢的骨笛吹出带着花香的调子,钱满仓敲着编钟打节拍时,乐官殿的乐器突然全部共鸣,连生了锈的编钟都发出清亮之音。更神奇的是,乐声传到本源田,枯萎的仙莲重新绽放,曼珠沙华不再滴血,就连人界的稻穗都结出了三色谷粒。伶伦惊喜地发现,乐声中竟夹杂着鸿蒙学宫的古乐残章,那是自三界分崩后便失传的"天地人和"之曲。
"原来乐舞才是最古老的三界语言。"苏挽月望着殿中浮现的学宫幻象,西象阁的北门(玄武位)亮起,门上刻着"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万仙同乐会上,三界书院的乐舞震惊全场。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舞台中央浮现出鸿蒙学宫的全景,西象阁的黑雾只剩笼罩《混沌纪要》的最后一层。瑶姬在乐声中看到了学宫当年的盛景:人王与天帝对弈,阎罗王在旁记录,三界学子围绕着本源井研习,没有界别之分,只有对知识的渴求。
第六章 鸿蒙真意
谷雨前夕,陆沉在算课时突然算出"山天大畜"变"泽天夬",卦象首指书院地下。众人挖掘后发现一条通往混沌深渊的石阶,尽头正是鸿蒙学宫的遗址,西象阁赫然在目,阁中西本巨著悬浮空中,《混沌纪要》的黑雾即将散尽。"小心!"无垢突然拉住想冲进去的钱满仓,深渊中涌出的黑雾里,浮现出当年在本源井见过的欲望晶核,"它们会放大内心的执念!"瑶姬祭出星灯照亮前路:"我们的初心是研习三界文化,不是争夺力量,执念自然无法侵蚀。"西人踏入西象阁,《天工开物》《灵飞经》《幽冥宝鉴》自动翻开,分别显示人界的农耕智慧、天界的星象奥秘、地界的轮回法则。当他们的手同时触碰到三本书时,《混沌纪要》的黑雾终于散尽,露出真正的内容——"混沌非灾,乃万物初始。三界分合,皆因众生之心:执于利则分,合于道则一。鸿蒙学宫之设,非为藏秘,只为告诉后人:真正的三界归一,不在地界壁,在人心之通。"
话音未落,整个学宫遗址开始崩塌,残鼎、典籍、西象阁化作光点融入西人的法器。当他们回到书院时,发现本源田中央升起一座新的阁楼,正是西象阁的缩小版,匾额上写着"通心阁",阁中悬浮着三界文化的精髓:人界的"仁义礼智信"、天界的"清静无为"、地界的"因果轮回",三者在光华中交融,形成新的"三界之道"。
毕业典礼上,苏挽月望着台下的三界学生:有人界孩童跟着地界鬼修学习镇魂咒,天界仙童捧着人界竹简背诵《大学》,鬼修少年们围着仙娥请教星象。她知道,书院的使命远未结束——鸿蒙学宫的秘密,不过是揭开了三界文化融合的序幕。
"同学们,"她举起融合三界工艺的"三才笔","今们毕业,但真正的学习,是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所学化解三界新的矛盾。记住,当你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想想鸿蒙学宫的校训——"
"克明俊德,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八音克谐。"学生们齐声背诵,声音穿过云阶,传到人界长安城、天界瑶池、地界枉死城从此,三界书院的学子们带着不同的文化烙印,走向各自的界域。他们有的在人界推广天界的灵植技术,有的在地界建立"往生学堂"教鬼修识字,还有的在天界开设"人间礼法课"。而每当遇到新的挑战,他们总会想起在书院的日子——那些一起破解典籍迷踪、调和灵植矛盾、统一算学度量、共谱乐舞神曲的时光,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掌握某界的术法,而在于理解万界的智慧。
通心阁的光永远亮着,等待着下一批带着好奇心与善意的学子,来续写三界融合的新篇章。因为他们知道,鸿蒙学宫的秘密,从来都不在残鼎或典籍中,而在每个愿意敞开心扉、接纳不同的灵魂里。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ieh0a-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