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清晨,阳光洒在朱红色的宫墙上,映照出一片辉煌。李悠悠身着崭新的官服,站在兵部大殿外,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官服的面料细腻,做工考究,袖口和领口处绣着精美的纹饰,显示出他从六品官员的身份。
“李大人,早啊。”一名身着同色官服的中年官员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李悠悠连忙拱手:“张大人早。”
这名张大人是兵部的资深官员,平日里对李悠悠颇为照顾。他见李悠悠站在殿外发呆,便打趣道:“李大人这是在思考兵部的要务吗?”
李悠悠微微一笑:“在下只是有些紧张,毕竟今日是第一天上任。”
张大人哈哈一笑:“紧张什么,兵部虽忙碌,但也不至于吃人。来,我带你去见见尚书大人。”
李悠悠跟着张大人走进大殿,大殿内几名官员正在忙碌着处理公文。张大人带着李悠悠来到尚书大人的办公桌前。
尚书大人年约五十,面容威严,眼神锐利。他抬起头,扫了李悠悠一眼:“就是新来的李悠悠?”
“正是。”李悠悠连忙躬身行礼,“下官李悠悠,参见尚书大人。”
尚书大人点了点头:“嗯,科举对策写得不错,有见地。希望在兵部也能有所作为。”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李悠悠回答道。
“好,那你就先去熟悉一下兵部的事务吧。”尚书大人挥了挥手,示意李悠悠退下。
李悠悠领命,跟着张大人来到一角的办公桌前。张大人将一份公文递给他:“这是最近边关送来的军情汇报,你先看看。”
李悠悠接过公文,开始仔细阅读。公文内容详实,记录了边关各处的军力部署、敌情动态以及粮草辎重的情况。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对比着现代的军事管理理念,试图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李大人,这军情汇报看着如何?”张大人问道。
李悠悠抬起头:“内容很详实,不过在下觉得,若是能用上一些现代的统计图表,可能会更清晰明了。”
张大人一愣:“现代的统计图表?此话怎讲?”
李悠悠想了想,决定现场演示一下。他找来纸笔,依据公文中的数据,画了一张简单的柱状图,将各处军力部署情况首观地展示出来。
“这样一看,各处军力对比一目了然。”李悠悠解释道。
张大人看得眼睛一亮:“此法甚好!李大人果真有现代人的智慧,这图表比我们传统的文字描述清晰多了。”
李悠悠心中一喜,看来自己还是能为这个古代官场带来一些新气象的。
就在这时,一名小吏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尚书大人,边关告急!吐蕃军在青海湖一带集结,有进攻我大唐西域的迹象!”
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众官员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尚书大人面色一沉:“张大人,你立刻带人整理出青海湖一带的军情地图和兵力部署图。李悠悠,你随我来。”
李悠悠心中一紧,跟随尚书大人来到内室。尚书大人从柜中取出一张巨大的边关地图,摊开在桌上。
“吐蕃军此次集结,规模不小。”尚书大人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据线报,他们计划在月圆之夜发动进攻。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策略。”
李悠悠凑近地图,仔细观察吐蕃军的动向和我方的兵力部署。他发现,在青海湖一带,我方兵力相对薄弱,而吐蕃军却占据了地利和兵力上的优势。
“尚书大人,依在下之见,我方应在青海湖附近的要塞处加强防御,同时派遣轻骑骚扰吐蕃军的补给线,削弱其战斗力。”李悠悠迅速提出建议。
尚书大人点了点头:“此策可行。不过,具体该如何部署,你是否有更详细的计划?”
李悠悠沉思片刻,然后开始在地图上标注具体的防御要塞位置,并详细说明了轻骑兵的骚扰路线和时机。他还借鉴了现代的闪电战战术,提出在夜间对吐蕃军的营地进行突袭,以打乱敌军的部署。
“好!就依你的计划行事。”尚书大人赞赏道。
李悠悠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他意识到,自己在官场的第一步,似乎迈得还算顺利。
接下来的几天,李悠悠全身心投入到应对吐蕃军的策略制定中。他与兵部的同僚们日夜加班,不断完善作战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熟悉了兵部的运作模式,也与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就在作战计划即将完成之际,李悠悠突然收到线报:吐蕃军内部出现了分歧,部分将领对进攻计划持反对意见。这让他意识到,战争的局势往往瞬息万变,必须随时准备调整策略。
“看来,我们还得再加把劲,争取在吐蕃军内部矛盾扩大之前,稳住局势。”尚书大人对李悠悠说道。
李悠悠点了点头:“大人放心,在下定当全力以赴。”
随着吐蕃军的进攻日期日益临近,兵部的气氛愈发紧张。李悠悠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他,也做好了迎接这场硬仗的准备。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hhd0a-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