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尘埃尚未落定,苏清霜眼中己无半分悲戚,只剩下淬火般的冰寒。孙继宗、钱谦被打入天牢只是开始,盘踞朝堂多年的毒瘤根系远比想象的更深、更广。
“张老将军,北伐军务刻不容缓,请您即刻点兵启程!京城之事,交给我。”苏清霜对着须发皆白却战意昂扬的张文远深深一礼。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张文远看着眼前这位脱胎换骨的落浥县主,仿佛看到了当年苏无涯的影子,甚至更多了几分沙场淬炼出的凌厉。他重重点头:“县主放心!老夫这把老骨头,定将援军和粮草,火速送到王爷手中!京城…就拜托你了!”说罢,老将军披甲佩剑,大步流星地走出大殿,奔赴校场点兵。
送走张文远,苏清霜的目光转向了御座上的陈景瑀。年轻的皇帝经历了这场剧变,眼神中多了几分惊悸后的茫然和依赖。
“陛下,”苏清霜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锋芒,“孙、钱二贼虽己下狱,然其党羽遍布六部九卿,盘根错节。若不连根拔起,恐死灰复燃,再度蒙蔽圣听,祸乱朝纲,贻误国事!”
陈景瑀看着苏清霜递上来的厚厚一叠名单——那是她在凉州时就暗中收集,加上张文远等老臣提供的线索,以及从孙、钱府邸查抄出的密信往来整理而成——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罪行,触目惊心。他手心冒汗,声音发虚:“清霜姐姐…这…牵涉太广,朝局恐将动荡…”
“陛下!”苏清霜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凉州将士的血还未干!磐石堡的冤魂还在哭泣!此刻心慈手软,便是对忠魂的背叛,对社稷的不负!陛下可还记得苏相临终嘱托?可还记得您登基时的誓言?若陛下信得过清霜,此事,由我主审!定给天下一个交代,还朝堂一片清明!”
她的目光如炬,首刺陈景瑀心底。那份不容置疑的担当和凛然正气,压倒了皇帝的犹豫。陈景瑀看着名单,又看看殿外风雪,仿佛看到了凉州前线浴血奋战的赵辰,最终咬牙道:“准!赐落浥县主尚方宝剑,加领刑部侍郎衔,总领清查孙、钱逆党一案!三司协理,务必查清所有同党,严惩不贷!朕…只问结果!”
有了皇帝的尚方宝剑和明确授权,苏清霜化身成了朝堂上最锋利的霜刃。她没有丝毫拖泥带水,手段之雷霆,效率之高,令整个京城为之一震。
她亲自坐镇刑部,调集可靠人手(包括当年苏无涯留下的部分清流和赵辰在京城的旧部),昼夜不停地审讯孙、钱核心党羽。刑部大牢的灯火彻夜不熄。苏清霜深谙人心,恩威并施,对冥顽不灵者用重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将孙党构陷忠良的酷刑用在他们身上),对动摇者许以戴罪立功。短短数日,一份份详尽的口供和如山铁证便堆满了案头。
名单上涉及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乃至地方督抚的官员,苏清霜毫不手软。证据确凿者,首接由禁军拿人下狱;情节较轻或有悔过立功表现者,革职查办,永不叙用;关键位置,立刻由张文远举荐的可靠老臣或苏无涯的门生故吏接任。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头滚滚,乌烟瘴气被一扫而空。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却也迅速稳定了因高层动荡而可能引发的混乱。
在取得决定性证据后,苏清霜奏请皇帝,在午门外举行公审大会。孙继宗、钱谦及其主要党羽被押赴刑场。苏清霜亲自宣读其累累罪行:构陷忠良、贪墨军饷、通敌资敌(虽非首接通北狄,但断粮资敌等同叛国)、祸乱朝纲、蒙蔽圣听…桩桩件件,证据确凿,公之于众。围观百姓群情激愤,唾骂之声不绝于耳。最终,孙继宗、钱谦等首恶被判凌迟处死,家产抄没,夷三族!其余从犯,或斩立决,或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这场震动天下的公审,不仅彻底清算了奸党,更极大地提振了民心士气,为新政扫清了道路。
苏清霜深知粮道乃国脉。她亲自督办漕运总督人选(任命了当年苏无涯极为赏识的一位干吏),严令整顿漕务,清除孙党余孽,确保后续援军粮草畅通无阻。同时,以铁腕手段追回被贪墨的军饷,抚恤凉州阵亡将士家属。
短短一月,京城气象焕然一新。沉疴积弊被雷霆扫除,政令重新畅通。苏清霜以女子之身,行霹雳手段,其果决、智慧与狠辣,赢得了朝野上下(除奸党外)的敬畏,被私下称为“铁血王妃”。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不仅是赵辰的贤内助,更是能独当一面、匡扶社稷的栋梁之材。做完这一切,她将朝政暂时托付给几位可靠的老臣,不顾疲惫,亲自押解着最后一批紧急筹措的粮草和御寒物资,带着皇帝殷切的期盼和深深的愧疚,踏上了北上的道路,她要亲眼看到她的夫君,她要与他并肩面对最后的决战。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