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贵妃掌权,暗流再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八章 贵妃掌权,暗流再涌

 

与凤仪宫的萧瑟死寂截然相反,漪澜宫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尊荣”。

苏清雪流产后的身体在太医的精心调养下(赵辰严令必须治好贵妃的身体)逐渐恢复,但心灵的创伤却永远无法愈合。她变得更加苍白,更加沉默寡言,眼神深处是一片死寂的冰湖。然而,当赵辰“命瑾贵妃代掌六宫”的旨意传来时,这片冰湖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裂开了。

她没有表现出丝毫喜悦或惶恐,只是平静地接旨谢恩。然后,在无人看到的角落,她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而扭曲的弧度。权力?她苏清雪何曾在意过这深宫里的权力?但如今,这权力却成了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成了她复仇……或者说,寻求某种扭曲的“公平”的工具?她不确定。她只知道,姐姐拥有的,她也要有;姐姐让她失去的,她也要让姐姐尝尝滋味!那颗被绝望和怨恨彻底侵蚀的心,开始滋生出黑暗的藤蔓。

在赵辰刻意的扶持和默许下,苏清雪开始行使“代掌六宫”的职责。她手段干脆利落,甚至带着几分在江南执掌织造局时的雷厉风行。她首先整顿内务府,以“清查亏空、杜绝贪墨”为名,换掉了大批管事太监和宫女,其中不少是苏清霜时代提拔的老人,安插进了一批她认为“可靠”或主动向她靠拢的人。对宫人的管束也更加严苛,动辄得咎。

后宫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宫人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原先依附凤仪宫的势力被打压、边缘化。而一些心思活络、善于钻营的人,则敏锐地嗅到了“改换门庭”的机会,开始向漪澜宫表忠心。苏清雪来者不拒,但眼神始终冰冷,仿佛在看一群跳梁小丑。她知道这些人不可靠,但她需要他们来撑起场面,来为她传递信息,甚至……充当马前卒。

她开始频繁地召见命妇,尤其是那些在之前选秀风波中积极送女入宫的勋贵官宦家的女眷。她不再避讳谈论自己的“不幸”,言语间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凤仪宫的怨恨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博取同情的同时,也在悄然编织着一张针对皇后的舆论之网。

而赵辰,在最初的暴怒和猜忌之后,面对苏清雪时,心情也极其复杂。愧疚、怜悯、一丝因她失去孩子而产生的责任感,以及对她如今冰冷疏离态度的无措,交织在一起。他给予她代掌六宫的权力,一方面是因凤仪宫涉案需要避嫌,另一方面,也未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补偿。他偶尔会去漪澜宫坐坐,但两人相对无言,气氛尴尬冰冷。他试图关心她的身体,得到的只是程式化的谢恩。他看着她熟练地处理宫务,眼神锐利而冰冷,与记忆中那个在江南运筹帷幄的苏清雪重叠,却又多了一层深宫的阴郁和怨恨。他隐隐感到不安,却又无法指责什么。毕竟,是他,将她拖入了这万劫不复的深渊。

朝堂之上,风向也随之微妙变化。皇后失势被疑,瑾贵妃掌权并深得皇帝(表面上的)看重,这让许多观望的朝臣心思浮动。一些原本就对“永不加赋”等新政不满、或与苏清霜政见不合的官员,开始有意无意地向瑾贵妃示好,或者通过其父兄(苏家在朝中仍有势力)传递信息。他们看中的,是瑾贵妃如今的影响力,以及她背后可能代表的、对皇后一系的打击力量。

而那位在江南米市风波中“侥幸”逃脱、只是被赵辰斥责罚俸、依旧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陈松年,此刻眼中闪烁着更加阴鸷的光芒。皇后的倒台,比他预想的更快、更彻底!这简首是天赐良机!瑾贵妃掌权……这个因丑闻上位的女人,心中必然充满了对皇后的怨恨。或许……她可以成为一把更锋利、更顺手的刀?一个更完美的、吸引皇帝怒火和朝野目光的靶子?

一条条更加隐秘、更加恶毒的计策,在陈松年心中酝酿成型。他要利用瑾贵妃的怨恨,利用帝后之间这道无法弥补的裂痕,将水彻底搅浑,将那些支持新政、忠于皇帝的“绊脚石”,一个个清除掉!而最终的目标……陈松年望向皇城的方向,眼中是毫不掩饰的野心和怨毒。他要让皇帝知道,得罪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下场!他要为当年“赎罪捐粮令”和“清丈田亩”所受的屈辱,讨回百倍的代价!

新的风暴,在帝后裂隙的深渊之上,在瑾贵妃冰冷的权柄之下,在旧势力蛰伏的阴影之中,己然开始重新汇聚。而凤仪宫中那位被囚禁的皇后,她的沉默,是绝望的认命,还是在积蓄着反击的力量?一切,都将在更加激烈的碰撞中,揭晓答案。

苏清雪执掌后宫后,漪澜宫成了整个宫廷新的权力中心,也成了编织罗网的蜘蛛巢穴。那些指向凤仪宫、指向苏清霜的“证据”和流言,如同被精心豢养的毒虫,开始更加密集、更加“确凿”地涌现出来。

有宫人“回忆”起,在瑾贵妃摔倒前几日,曾看见皇后身边的心腹红袖“鬼鬼祟祟”地在流芳亭附近徘徊;有内务府的低级管事“招认”,凤仪宫曾以皇后的名义,索要过少量用于保养木器的桐油(与鹅卵石上发现的油脂特性相似);甚至有人在被打入死牢、奄奄一息的春杏“遗物”中,发现了一枚据称是皇后赏赐的、刻着凤纹的玉佩(实则是苏清雪派人伪造后偷偷塞入的)……

宫闱秘闻如同瘟疫般扩散。绘声绘色地描述皇后如何因妒生恨,如何处心积虑谋害亲妹;如何表面贤德,实则内心狠毒;更有甚者,开始隐晦地影射太子非皇帝亲生,是皇后为固位与人私通所生……这些流言恶毒至极,却又因皇后如今的处境而显得“可信”,迅速污染着宫廷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证据”和流言,如同冰冷的毒雨,一遍遍冲刷着赵辰心中那最后一丝关于苏清霜的美好记忆和残存的侥幸。他试图不去听,不去信,但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像一把钝刀,在他心上来回切割。他看着奏报上那些言之凿凿的“证词”,看着朝臣们或闪烁、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神,巨大的失望和被愚弄的愤怒,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积聚、翻腾。那个在关中金秋稻浪下与他执手相望、在承天殿绝望时刻给他支撑的霜儿,形象越来越模糊,最终被一个阴狠、善妒、为了权力不惜残害骨肉的毒妇所取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