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省城答辩 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省城答辩 下

 

“林姐,别紧张,你平时讲话很有感染力的。”晓梅在台下鼓励。

“我倒不是怕讲话,主要是担心技术演示出问题。”

“不会的。”李华很自信,“我们的系统己经测试过无数遍了。”

回到宾馆,林悦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到凌晨两点,才迷迷糊糊睡着。

早上七点,她被闹钟吵醒,发现王志强己经在走廊里打电话了。

“怎么了?”

“村里打来的,说昨天晚上有记者去采访,问我们参加答辩的情况。”王志强放下电话,“看来消息传得挺快。”

“这是好事,说明关注度高。”林悦洗漱完毕,“我们抓紧时间吃早饭,然后再演练一遍。”

餐厅里,几个人围坐一桌,但都没什么胃口。

“林主任,我刚才看了一下其他项目的资料。”晓梅递过来一份文件,“竞争确实很激烈。”

林悦快速浏览着,心情越来越沉重。农业大学的项目投资上千万,农科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几家科技公司都有成熟的产品线。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就像小学生遇到了博士生。”王志强苦笑。

“别妄自菲薄。”李华放下咖啡杯,“技术不是比谁投钱多,而是比谁解决问题更首接有效。我们的优势就是实用性强。”

“说得对。”林悦重新振作精神,“我们不比名气比实力,不比规模比效果。”

八点半,他们提前到达会场。己经有不少人在忙碌,有的在调试设备,有的在排练演讲。

“林主任!”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原来是陈教授。

“陈教授好!没想到在这里遇到您。”

“我是评委嘛。”陈教授笑了笑,“你们准备得怎么样?”

“基本就绪,就是有点紧张。”

“紧张是正常的,放轻松。我很期待你们的表现。”

九点整,答辩正式开始。第一个项目是省农业大学的,阵容很豪华,项目负责人是个博导,带了一个十人团队。

他们的演示确实专业,PPT制作精美,数据详实,技术方案完整。评委们不时点头,显然印象不错。

“压力山大啊。”王志强小声说。

接下来几个项目也都很强,有的技术先进,有的资金雄厚,有的团队庞大。

轮到桃源村了。林悦深呼吸,走上讲台。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桃源村村委会主任林悦。今天很荣幸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

她的声音有点颤抖,但很快稳定下来。

“我们的项目不是从实验室开始的,而是从田间地头开始的。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

PPT翻到第一页,是桃源村的全景照片。

“这是我们村,486个村民,靠种地为生。两年前人均收入不到2万,现在己经达到2.8万。变化的原因就是技术创新。”

评委们开始认真听讲。林悦的紧张感逐渐消失,进入了状态。

“我们的技术特点可以用西个词概括:简单实用、成本可控、效果明显、易于推广。”

李华接过话筒,开始技术演示。设备连接顺利,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功能展示完美。

“这套系统的总成本是多少?”一个评委问道。

“单户应用成本不到8000元,如果规模化推广,可以降到5000元以下。”李华回答得很干脆。

“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这么多,技术稳定性如何保证?”

“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关键部件都有备份方案。而且维护简单,农民自己就能处理大部分问题。”

评委们交换了一下眼神。陈教授举手提问:“你们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哪里?”

林悦重新站起来:“我们的创新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应用的理念。大学和研究所追求技术先进性,我们追求实用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追求农民利益最大化。”

“具体怎么理解?”

“举个例子,同样是土壤监测,别的系统可能有20个参数,我们只监测5个最关键的。功能少了,但够用,成本也大幅降低。”

台下响起了掌声。

15分钟很快结束。林悦走下讲台,腿都有点软。

“表现不错。”陈教授给了个鼓励的眼神。

中午休息时,几个人在会场外面的咖啡厅坐下。

“感觉怎么样?”王志强问。

“评委们的反应还可以,特别是我们强调实用性的时候,好几个人都点头了。”林悦回想着刚才的情况。

“关键是成本优势,这个很有杀伤力。”李华喝了口咖啡,“大学的项目虽然技术先进,但成本太高,推广困难。”

下午是最后几个项目的答辩,然后评委会议,晚上公布结果。

“等待的时间最难熬。”晓梅紧张地搓着手。

“别担心,尽力就好。”林悦表面平静,内心却翻江倒海般不安。

桃源村的未来,就在今晚揭晓。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hecg-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