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的消息传开后,桃源村彻底沸腾了。村民们聚在村委会门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几百万啊,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咱们村要发达了!”
“林主任真是我们的财神爷!”
林悦从人群中挤进村委会,脸上虽然带着笑,心里却清楚得很。钱是好事,但申报项目可不是闹着玩的。
“志强哥,过来一下。”她招呼王志强进办公室。
“怎么了?脸色这么严肃?”王志强刚才还沉浸在兴奋中。
“你觉得咱们的技术能通过省里的严格评审吗?”林悦首截了当地问。
王志强的笑容慢慢收敛:“实话说,有点悬。核心算法确实还需要大量优化,硬件集成也存在稳定性问题。”
“那咱们有多少时间?”
“申报截止时间是下个月15号,也就是说还有25天。”
林悦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25天时间,要做出一个能通过专家评审的完整系统,可能吗?”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肯定不行。”王志强挠挠头,“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技术支持…”
“什么意思?”
“我想起一个人,我大学同学李华,现在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做算法工程师。前两天他还联系过我,说对农业物联网很感兴趣。”
林悦眼睛一亮:“靠谱吗?”
“绝对靠谱!他的算法水平比我强太多了。”王志强拍拍胸脯,“我马上联系他!”
正说着,晓梅推门进来:“林姐,外面有个记者要采访你。”
“记者?哪家的?”
“说是省电视台的,要做个桃源村科技兴农的专题报道。”
林悦心里一动。媒体报道对项目申报肯定有帮助,但现在技术还不够成熟,万一露馅就麻烦了。
“让他进来吧,先聊聊再说。”
进来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记者,自我介绍叫张涛。
“林主任,久仰大名!最近桃源村可是出了名,省里领导都很关注。”张涛的话让林悦警觉起来。
“张记者过奖了,我们就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做了一点探索。”
“听说你们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很厉害,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林悦看了看王志强,心里盘算着怎么回答。说得太具体怕露馅,说得太模糊又没有亮点。
“系统主要是结合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她尽量用专业术语包装,“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能现场演示一下吗?”张涛眼睛发亮。
“这个…系统正在升级优化,暂时不太方便演示。”林悦赶紧找借口。
张涛有些失望,但还是拿出摄像设备:“那我们先拍个外景,您介绍一下村子的发展情况。”
采访进行了一个小时,林悦全程都很谨慎,尽量避免涉及技术细节。送走记者后,她长舒一口气。
“以后媒体采访要小心,现在咱们是风口浪尖上,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林悦对晓梅说。
“知道了林姐。对了,刚才村里几个年轻人来找,说想参与技术开发。”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hecg-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