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专家调研 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专家调研 上

 

第二天一早,林悦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林主任,不好了!”王建国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专家组提前到了!”

林悦一骨碌爬起来,看了眼手机:“才七点半啊!不是说九点到吗?”

“人家说是想看看咱们村的真实状态,所以提前来了。现在就在村口呢!”

“我去!”林悦赶紧穿衣服,“志强哥呢?”

“还在技术中心调试设备,我己经让人去叫他了。”

五分钟后,林悦匆匆赶到村口,就看见三辆黑色轿车停在那里。车门打开,下来五六个人,为首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您就是林主任吧?”男子主动伸出手,“我是省农科院的陈教授,这次调研组的组长。”

“陈教授您好!”林悦赶紧握手,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欢迎您来桃源村指导工作!”

“别客气,我们就是来学习的。”陈教授笑了笑,“听说你们村在智能农业方面有创新,很想实地看看。”

“那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村子?”

“不用那些虚的,首接看技术吧。”陈教授摆摆手,“我们时间有限。”

林悦心里一紧。这位陈教授看起来不好糊弄啊。

“行,那咱们首接去技术中心。”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技术中心走去。路上,陈教授东张西望,不时问几个问题。

“你们村总共多少人?”

“486人,128户。”林悦如实回答。

“年人均收入多少?”

“去年是2.8万,比前年增加了40%。”

陈教授点点头,没有继续问。

到了技术中心,王志强己经等在门口,身后还跟着几个技术员。

“陈教授,这位是我们的技术负责人王志强。”林悦介绍道。

“王工程师好!”陈教授握手,“听说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是你主导开发的?”

“主要是团队合作,我只是负责技术统筹。”王志强显得比较紧张。

“别谦虚,我们就想看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

进了技术中心,王志强打开电脑,调出演示界面。

“咱们这套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王志强指着屏幕上的流程图,“通过部署在田间的传感器,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PH值等参数。”

陈教授凑近屏幕仔细看:“传感器的精度怎么样?”

“土壤湿度精度±2%,PH值精度±0.1。”王志强回答。

“数据怎么传输?”专家组中一个年轻人问道。

“无线传输,通过LoRa技术组网,基站设在村委会。”

“LoRa?”陈教授眉头一挑,“这个选择很好,功耗低,传输距离远。算法是自己开发的吗?”

王志强咽了咽口水:“基础算法是开源的,我们主要做了针对性优化。”

“能看看具体代码吗?”

林悦心里咯噔一下。代码是王志强的短板,虽然逻辑思路清晰,但编程水平一般。

王志强硬着头皮打开代码编辑器。陈教授扫了几眼,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个数据处理算法…有点粗糙啊。”

“确实还在优化阶段。”王志强老实承认。

“那实际效果怎么样?能现场演示吗?”

这正是林悦担心的问题。她赶紧插话:“陈教授,设备正在调试,可能不够稳定。要不我们先看看应用效果?”

“也行,先去田里看看。”

一行人来到示范田。这块地是村里精心挑选的,种的是有机蔬菜,长势确实不错。

“这是应用了智能系统的效果?”陈教授蹲下身,仔细观察菜苗。

“对,您看这些菜的颜色和密度,比传统种植方式明显要好。”林悦指着旁边的对照田,“那边是没用系统的,差别很明显。”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hecg-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