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治所安邑城,新任太守杜畿的书房内。杜畿正对着河东舆图皱眉,他的目光凝视在“蒲子”“北屈”“永安”三县上。
“明府,将军来了。”亲卫的通报打断了杜畿的思绪。他连忙起身,整理衣襟,迎出门外。
张齐己经进来,身后跟着贾诩与胡车儿。
“杜公最近可好。”张齐见到杜畿,笑道。
杜畿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开口。
张齐见杜畿似乎遇到难事,问道:“杜公可是遇到麻烦事?”
杜畿苦笑,引众人入座,指着舆图说道:“主公,河东看似膏腴之地,实则南北差异极大。”
“南方土地肥沃,又有盐铁之利,百姓归附;可北方诸地,尤其是蒲子、北屈、永安三县,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且多山地,治理极为困难,连屯田都难以展开。”
杜畿拿起一支竹筹,敲在“蒲子县”标记上:“此县位于河东最北,与西河郡接壤,时常受到匈奴侵扰,前些年又有白波军劫掠,全县不足八百人,且半数为老弱。道路艰险,官府文书难以送达,若遇雨雪,更是音讯断绝。”
张齐凑近细看,见舆图上蒲子县周围山脉如锯齿般交错,将其隔绝:“为何会如此荒凉,官府没管吗?”
杜畿解释道:“自黄巾之乱起,朝廷便近乎放弃这些地方。不是官府不管,实在是有心无力。不止河东,其他州郡的边县差不多都是这样。”
胡车儿忍不住开口:“难道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杜畿点头:“若要治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收效甚微。”
张齐沉思片刻,起身道:“杜公,可愿去蒲子县看看。”
次日清晨,张齐率领百骑向北进发。队伍沿着河谷上行,两岸山势渐陡,道路从平整的官道变为崎岖的羊肠小道,偶然间还能见到废弃的坞堡,残墙上还留着箭孔。
行至正午,前方出现一片废墟,断壁残垣间,一株老槐歪歪斜斜地生长着,枝头挂着破旧的麻布。
“这是一片废弃的村落。”杜畿靠近说道。
张齐翻身下马,踩着碎砖走进一户人家,屋内灶台积满灰尘,墙上挂着的炊具早己面目全非。
他伸手触碰土炕,炕席下露出半块发霉的麦饼,饼上的牙印依稀可见,仿佛诉说着主人离去时的仓促。
众人离开,继续向北。
“主公,前面就是蒲子县界了。”胡车儿的声音打断张齐的沉思。
蒲子县城墙低矮残破,东门的“蒲子”匾额歪斜欲坠,守城士兵仅有五人,衣甲破旧,手中的长矛甚至没有矛头,只是削尖的木棍。
“参见将军!”士兵们看到张齐一行人走来,慌忙跪地。
张齐扶起为首的老兵,见其鬓角雪白,脸上布满沟壑般的皱纹:“老丈,城内还有多少百姓?”
老兵咳嗽着回答:“回将军,不足三百人。”
“县令在哪?”张齐皱眉问道。
“蒲子县己经三年没有县令了,没人愿意来这里。”老兵眼中泪水溢出。
张齐安慰道:“以后会好的。”
又转头对胡车儿说道:“胡将军,带人给城中百姓分粮。”
县城内,街道空旷,几间土坯房的烟囱冒出寥寥炊烟,一位老妇坐在门槛上,用木棍拨弄着面前的野菜汤。
张齐走进县衙,大堂内蛛网密布,公案上的文牒散落一地,印盒里的朱砂早己干涸。
杜畿捡起一卷户籍册,字迹模糊:“这是兴平年间的旧册,距今己超三年。”
张齐望向窗外,远处的山峦如巨兽蛰伏,忽然开口:“杜公,你觉得该如何治理此县?”
杜畿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北方三县地势险要,交通困难,且人口稀少,难以屯垦,不如将百姓南迁,充实南方郡县。”
贾诩点头赞同:“此计甚妙。北方三县百姓难以生存,南迁后可分到熟地,百姓可安心耕作,河东也能新增赋税。”
张齐抚掌大笑:“好!”
先生看向杜畿说道:“杜公,你负责统计百姓,进入深山的也不要忽略。”
又转身对胡车儿说道:“胡将军,你协助杜公。”
两人领命而去。
几日后,蒲子县外的空地上,数百人聚集,议论纷纷。
张齐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后是整齐列队的骑兵。
张齐的声音穿透寒风:“大家听我说,蒲子县偏远,你们在这里吃不饱、穿不暖,匈奴随时可能来劫掠!若愿意南迁,路上有军队护送,到了新地,没人都能分地,官府提供种子,还可免三年赋税。”
一位拄拐的老汉上前,浑浊的眼睛盯着张齐:“将军真能给我们田地?”
“自然,南方有空置的土地,你们愿意耕种,我求之不得。”
在继续回答几个百姓的问题后,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议论声,终于有人放下戒备,报上自己的名字。有人带头,最终蒲子县百姓都接受张齐的建议,决定南迁。
三天后,迁移队伍缓慢前进,老弱妇孺坐在牛车上,青壮步行,车队中央是满载粮草的马车,由张齐的亲卫押送。
队伍离开后,张齐回头望向更加空旷的县城感慨道:“蒲子县就这样放弃太可惜了。”
贾诩笑道:“主公,可在蒲子县派兵驻守,人数不用太多,千人足够。”
杜畿也点头附和:“驻兵即可证明我们没有放弃此县,又可以盯住匈奴人,一举两得。”
贾诩继续说道:“修缮城池,城墙加高至两丈,城内建粮仓、兵器库,城外设烽火台。”
张齐听后在脑海中预想未来蒲子县的轮廓:“等三县百姓迁徙完,立即开始此事。”
张齐又转向杜畿:“杜公,修缮所需粮草、工匠,由河东郡府协调,务必在半年内完工。”
杜畿点头。
三人正商议间,一名斥候匆匆赶来:“主公,赵将军的急报!”
张齐接过密信,迅速扫过内容,脸色瞬间凝重。
“子龙发现马腾、韩遂军出现在安定,虽然己经退走,但我不放心,必须去看看。”张齐快速介绍急报的内容。
“两位先生,三县的迁徙交给你们了。”张齐将信递给杜畿。
杜畿领命:“主公放心,我定会妥善安排百姓南迁。”
张齐转身,对亲卫下令:“备马,即刻前往漆县。”
五日后,蒲子县南迁队伍抵达临汾,北屈、永安两县也开始南迁。
杜畿早己命人在城南划出空地,搭建临时房屋,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旁边堆放着成袋的粟种和铁犁。
“每户二十亩地,挨着水渠。”
郡府属吏指着田地对百姓们说,“有不会用铁犁的,官府派人教。”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bdee-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