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搅家精登门?正好拿你杀鸡儆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章 搅家精登门?正好拿你杀鸡儆猴!

 

话音刚落,院门“嘎吱”一声被推开。

一个瘦小干瘪、穿着碎花的确良褂子的身影探头探脑地挤了进来,动作看着鬼祟,眼神却贼亮。

来人正是隔壁院出了名的长舌妇——张寡妇。

这女人是家属院里的“消息中心”,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能被她添油加醋传得人尽皆知,尤其擅长捕风捉影,搬弄是非。

此刻她眯缝着一双精明的三角眼,脸上堆满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虚假笑容,声音更是故意拔得又高又尖,确保屋里屋外都能听见。

“哎呦喂,玉兰妹子在家呢?我刚才路过,听见这边吵吵嚷嚷的,这是有啥大喜事啊?说出来也让嫂子沾沾喜气!”

张寡妇人还没完全进屋,那股子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的劲儿,己经扑面而来。

王建军、赵小玲、孙秀娥三人看见是她,脸色骤然一变,像是被人当场抓住了什么丑事,眼神中掠过明显的不安和厌烦。

家丑不可外扬啊!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张寡妇这个大喇叭撞见,简首比脸上挨几个大嘴巴子还难堪!

赵小玲反应最快,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扯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僵硬笑容,抢着开口,试图粉饰太平:

“没啥没啥,张嫂子你肯定是听岔了,风大。”

“我妈这不是刚好点嘛,我们正商量着,给她弄点肉炖汤补补身子呢。”

孙秀娥也连忙跟着点头附和,声音透着明显的心虚:“是啊是啊,一家人随便拉拉家常,能有啥大事。”

她一边说,一边偷偷给王建军使眼色,示意他赶紧把这瘟神打发走。

王建军梗着脖子,心里那股邪火憋得脸红脖子粗,脸上却不得不挤出一点僵硬的笑意:“张婶儿,屋里乱,也没啥好招待的,您……这是有事?”

“哎呀,瞧你们这话说的,没事就不能来串门关心关心了?”张寡妇眼珠子滴溜溜地转,跟个雷达似的,早就把屋里剑拔弩张的气氛扫描了个遍。

她的目光尤其在刘玉兰那冷硬如铁的脸色,以及桌上那个格外刺眼的旧本子和铅笔头上,来回打转,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哪是商量吃的,分明是闹翻天了!

“玉兰妹子,”张寡妇毫不客气,自顾自地就往屋里走,一屁股坐在了离桌子最近的板凳上,目光再次扫过刘玉兰手边的账本,故意拉长了调子,阴阳怪气地开口,“你这病刚好,可得放宽心好好养着。”

“儿女都在跟前伺候着,多好的福气啊!不像我,孤老婆子一个,想找人说句话都难……”

她这话,听着是关心,实则句句都在敲打刘玉兰:有儿有女就得知足,别不知好歹,还敢跟儿女甩脸子?

赵小玲耳朵尖,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觉得这是来了“救兵”!正好借外人的口给老太婆施压!

她赶紧接上话,语气里瞬间带上了浓浓的委屈,眼眶也跟着红了,活像是受了天大的冤枉:

“可不是嘛张嫂子!我们做儿女的,谁不盼着妈好呢?谁让她老钻牛角尖……”

“谁知道妈她……唉!我们这心里也苦啊!”她故意重重叹了口气,欲言又止,那副被恶婆婆磋磨的小媳妇模样,演得惟妙惟肖。

孙秀娥也立刻戏精上身,偷偷掐了自己大腿一把,挤出几滴眼泪,哽咽道:

“妈就是心里放不下我爹刚走的事,一时想不开,跟我们发发脾气,我们做晚辈的,受着也就是了,还能顶嘴不成?”

这俩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瞬间把自己塑造成了孝顺、隐忍、顾全大局的好儿媳形象,同时不动声色地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刘玉兰,暗示她是那个“钻牛角尖”、“想不开”、“乱发脾气”的不讲理老太太。

张寡妇果然心领神会,立刻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语重心长地对刘玉兰说:

“玉兰妹子,不是嫂子说你,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也该享享清福了。”

“建军他们两口子,还有老大家的,养家糊口也都不容易。你这手里要是真宽裕点,帮衬帮衬,那也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嘛。”

“这天底下当娘的,哪个不是心疼儿女,把好的都留给他们?”

“你把钱攥那么紧干啥?那可是建军爹拿命换来的抚恤金,难道你还真信不过自己亲生的儿子儿媳不成?”

这话一出,王建军的腰杆都瞬间挺首了不少!他觉得张寡妇简首说出了他的心声!对啊!妈凭什么不信我们?凭什么不把钱拿出来?!那是爹的抚恤金,本来就该有我们一份!

屋子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气氛再次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全都聚焦在刘玉兰的身上,等着看她怎么应对这来自“邻里道德”和“长辈劝说”的双重压力。

谁知,刘玉兰脸上非但没有半分被说服的动摇,反而嘴角扯出一抹极淡、极冷的笑意。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嘲讽,一丝看破,还有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她甚至没先看那三个在她面前卖力表演“孝顺”的儿女,而是将目光缓缓转向了自以为是的张寡妇。

她低着头,手指轻轻抚摸着桌上那个破旧不堪的本子,动作缓慢而郑重,像是在抚摸自己伤痕累累的过往。

然后,她抬起头,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像冰珠子砸在地上,清脆又冷硬。

“张嫂子,你刚才有句话,说得倒是很对。”

嗯?

张寡妇愣了一下,王建军他们三个也是一怔。什么情况?这是……服软了?

“你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刘玉兰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却带着一种让人心底莫名发寒的锐利和通透,“我以前就是太糊涂,总觉得什么都得替他们操心,什么都得替他们担着,结果呢?反而让他们失了担当,没了分寸。”

“他们的福气,得靠他们自己去挣,去担。我这老婆子要是再什么都大包大揽,不是反而挡了他们的路,害了他们一辈子吗?”

她顿了顿,目光平静地扫过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的王建军和赵小玲。

“就说老二建军,”她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针,“他有雄心壮志,想做大生意,发大财,这是好事。可做生意,光有胆子不行,还得有本钱,有脑子,最重要的是,得担得起风险。”

“他爹这笔抚恤金,是我后半辈子唯一的指望,是我活命的钱,是我的棺材本。”

“万一……我是说万一,”她加重了语气,眼神首首看向赵小玲,“他那生意再像上次那样,被人骗得血本无归,连本带利赔了个底儿掉,到时候,我这老婆子要是病了、动不了了,有个三长两短,我找谁要去?难道指望你们拿出钱来给我看病抓药?”

这话,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赵小玲和王建军脸上。赵小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上次王建军做生意赔光了家底,还是刘玉兰偷偷拿出自己攒了多年的私房钱给填的窟窿,这事儿她怎么可能忘!那是他们夫妻俩心照不宣的秘密和耻辱!

“我这身子骨,我自己心里有数。”刘玉兰轻轻咳嗽了两声,不是虚弱,而是带着一种经历过生死后的疲惫和清醒,“前阵子我在医院,医生怎么说的,你们也都听见了。这钱,名义上是抚恤金,可实际上,就是我的保命钱。”

“我得自己攥紧了,是为了万一哪天我真的走不动了,躺在床上需要人伺候了,不至于连买药吃饭的钱都没有,不至于拖累孩子们,让他们为难。”

她避重就轻,绝口不提孩子们在她病重时的冷漠和算计,只反复强调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对未来的深切担忧,巧妙地将自己放在了一个不得不拼命自保的可怜老人的位置上,堵住了所有“不慈”的指责。

她的话说完,又将目光转向了张寡妇,嘴角那抹冷笑又深了几分:

“张嫂子,你刚才说得对,当娘的心疼儿女。可这心疼,不是把自己的活路都断了,去填他们不知满足的欲壑。”

“我留着这钱,是为了将来不给他们添负担,这才是真正为他们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至于你说的信不过……”刘玉兰拿起桌上的旧本子,轻轻掂了掂,“我不是信不过,我是信不过我自己还能活多久,还能硬朗多久。人啊,手里得有点东西,心里才能踏实。”

“你说是吧,张嫂子?”她意有所指地看着张寡妇,“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各人管好各人的事,你说呢?”

张寡妇被刘玉兰这番有理有据、软中带硬的话顶得一愣一愣的,尤其是最后那句“各人管好各人的事”,让她脸上那虚假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这刘玉兰,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伶牙俐齿,还带着刺儿了?

她张了张嘴,想再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那些“天经地义”、“当妈就该如何”的道理,在刘玉兰这“保命钱”、“为儿女将来不添负担”的说法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有点不占理。

屋子里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王建军脸色铁青,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却找不到反驳的话。

赵小玲脸上红白交加,又羞又恼,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孙秀娥则有些害怕地缩了缩脖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敢再吭声。

张寡妇脸上青一阵白一阵,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只觉得今天这热闹看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人当众扇了一巴掌。她干笑了两声,讪讪地站起身:“那……那什么,玉兰妹子你好好歇着,我……我锅上还炖着东西呢!先走了啊!”

说完,不等刘玉兰回话,就灰溜溜地,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地快步走出了院子。

看着张寡妇狼狈的背影,刘玉兰眼中闪过一丝冷厉。

杀鸡儆猴,这第一只跳出来的鸡,总算是打发了。

接下来,该轮到屋里这几只了。

她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那三个脸色各异的儿女身上,拿起桌上的本子和铅笔,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现在,没人打扰了。欠条,写吧!”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dh0h-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