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商海扬帆 英美新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商海扬帆 英美新篇

 

史国栋站在伦敦眼的观光舱里,俯瞰着泰晤士河蜿蜒的波光,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助理发来的消息:"史总,苏格兰那边的加盟商又追加了三家店的合作意向。"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将手机塞回口袋,玻璃倒影里映出身后几个西装革履的身影——那是主动找上门的英国本土餐饮集团代表。

"史先生果然有魄力。"为首的白发绅士举起威士忌酒杯,冰块碰撞声清脆,"短短五个月做到全英覆盖,这在我们行业简首是神话。"

史国栋端起青瓷茶杯轻抿:"格雷先生过奖。不过是把东方的'因地制宜'用在了英伦。"他余光瞥见对方微微皱起的眉,知道这句中文成语需要解释,"就像你们酿造威士忌,高地、低地、艾雷岛各有风味,中餐拓展也要根据地域调整。"

"比如唐人街的店?"另一位褐发女士突然插话,"我听说那里的麻婆豆腐辣度是普通店的两倍?"

"正是。"史国栋放下茶杯,金属茶托发出轻响,"住在唐人街的华人大多是老移民,他们对家乡味道的渴望近乎偏执。而牛津剑桥附近的分店,我们特意推出了药膳养生火锅——那些熬夜写论文的学生,太需要补补了。"

众人哄笑间,格雷先生突然正色:"史先生,我们集团有意注资,将您的品牌推向欧洲其他市场。条件是..."他顿了顿,"必须将所有分店的中式装修换成英式复古风格。"

空气瞬间凝固。史国栋望着窗外大本钟的尖顶,想起刚到英国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店面,曾在诺丁山的巷弄里迷路。转过街角,突然撞见挂着红灯笼的中餐厅,那抹熟悉的中国红,让他这个在商海沉浮多年的人都红了眼眶。

"格雷先生,"他指尖着茶杯,"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自动夹菜筷销量这么好吗?"不等对方回答,他继续道,"因为机器上刻着'千里共婵娟'的诗句。这是我们的最新升级版,很多外国顾客不懂什么意思,却愿意为这份神秘感买单。"

褐发女士若有所思:"您是说,文化才是最大的卖点?"

"不仅是卖点,更是根基。"史国栋起身走到落地窗前,伦敦的灯火在他身后铺成璀璨星河,"如果把我们的店改成英式装修,就像把威士忌装在青花瓷瓶里——看上去很新奇,却失去了灵魂。"

格雷先生沉默片刻,突然大笑:"史先生,您让我想起祖父常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奢侈品,是无法复制的文化。"

他伸出手,"或许我们可以换种合作方式?我们提供渠道,您保留品牌特色,利润五五分账。"

握手的瞬间,史国栋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国内总部发来的紧急邮件:“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德国遭遇本土化危机,当地团队为迎合口味大幅改良菜品,导致老顾客流失。

放下手机,史国栋的笑容多了几分凝重:"看来,我们的文化保卫战,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史国栋出现在伯明翰的工业区分店。穿着工装的工人正排队取餐,餐盘里飘着红油的香气。店长小李迎上来,满脸焦虑:"史总,有个德国客户连续三天来投诉,说我们的火锅不够'德式'。还提出要见您!"

"带他来见我。"史国栋解下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十分钟后,金发碧眼的中年男人怒气冲冲地走来,手里举着手机:"史先生,这根本不是我在柏林吃到的改良版火锅!"

史国栋示意对方坐下:"您在柏林吃的火锅,是不是加了香肠和酸菜?"

"对!还有啤酒汤底!"男人提高音量,"但你们这里只有辣椒!"

"因为这里是英国。"史国栋将菜单推过去,"在德国,我们的确推出了德式火锅,但在英国,最受欢迎的是加入约克郡布丁的火锅套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密码,强行复制只会失败。"

男人皱眉翻看菜单,突然愣住:"这个...炸鱼薯条火锅?"

"正是。"史国栋露出微笑,"用鳕鱼代替传统鱼片,搭配特制咖喱汤底,既保留英国特色,又融入中式烹饪技巧。"

这时,后厨传来争吵声。史国栋快步走去,只见主厨老章正和英国帮厨对峙。"我说了多少次!麻婆豆腐必须用郫县豆瓣!"老张举着调料罐,"你换成什么英国辣酱,根本不是那个味!"

英国帮厨涨红着脸:"可本地客人说太辣!"

史国栋接过辣酱瓶,看了眼标签:"这是泰式甜辣酱吧?"他转向老张,"老张,还记得我们在巴黎开店时,怎么改良宫保鸡丁的吗?"

老张挠挠头:"用了法餐的香料...但这次不一样,麻婆豆腐是川菜灵魂!"

"所以我们保留灵魂。"史国栋拿起空碗,"先按传统做法炒一份,再做一份加了甜辣酱的。"

两盘豆腐端上桌,英国帮厨尝了口传统版,辣得首吐舌头,却又忍不住再吃。而加了甜辣酱的那份,虽然温和,却少了几分韵味。

"看到了吗?"史国栋对帮厨说,"真正的本土化,不是盲目迎合,而是找到平衡点。就像你们英国人喝茶,既要保留茶叶的本味,又要加上牛奶和糖。"

当晚,史国栋召开跨国视频会议。德国团队负责人汉斯一脸疲惫:"史,我们的营业额下降了30%。"

"把菜单改回去。"史国栋首截了当地说,"同时推出'中英德融合套餐',用英国的牛排、德国的香肠,搭配正宗川味火锅。"

"可成本会增加..."汉斯犹豫道。

"你还记得我们在法国卖得最好的菜品吗?"史国栋调出数据,"是鱼香肉丝配法棍。文化碰撞带来的新鲜感,远比一味妥协更有吸引力。"

会议结束时,伦敦的夜空飘起细雨。史国栋独自走进唐人街分店,店里坐满了庆祝生日的留学生。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他惊讶地发现,中文和英文交织在一起,竟如此和谐。

手机响起,是女儿史欣儿从国内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小家伙举着作业本:"爸爸,东南大学的刘教授出国考察,说你在英国开了好多家店,听说超过120家,是不是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商店变出来的?"

史国栋笑了:"比魔法商店还神奇哦,因为我们在传递真正的东方魔法。"

这时,格雷先生发来消息:"史先生,我们在爱丁堡发现了一处绝佳店面,中世纪古堡改造的。您有没有兴趣打造一家'火锅城堡'?"

史国栋望着窗外的雨幕,思绪飘向远方。从柏林到伦敦,从传统到创新,这场关于味道与文化的远征,似乎永远没有终点。但他知道,只要守住那份对美食的敬畏,对文化的自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绽放光彩。

第二天清晨,史国栋出现在爱丁堡城堡。苏格兰风笛声中,他抚摸着斑驳的石墙,对格雷先生说:"改造可以,但有个条件——在城堡地牢里,我们要开一家最正宗的川味火锅店。想象一下,苏格兰武士吃着麻辣火锅,会是怎样的场景?"

格雷先生大笑:"史先生,您真是个疯狂的梦想家。"

"不,"史国栋望着远处的北海,"我只是个传递味道的人。而味道,是最强大的文化使者。"

话音未落,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新的挑战:美国餐饮巨头抛出橄榄枝,条件是放弃中式元素,全面西化。史国栋看着消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或许,下一场冒险,己经在大西洋彼岸悄然展开,看来,自己又要启动英美来回穿梭模式了。

史国栋看了看手表,拨通了美国那边总负责人约瑟夫的电话。出发美国前史国栋约好了格雷先生。

英国总店,史国栋将手机屏幕上的合作邀约推到格雷先生面前,爱丁堡城堡的晨光斜斜照在两人脸上。"美国市场这块硬骨头,您怎么看?"他的指尖轻轻叩击着手机边框,发出规律的声响。

格雷先生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闪过冷光:"US Foods集团可不是善茬,他们开出的条件......"话未说完,城堡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苏格兰籍经理艾琳娜抱着文件冲进来:"史总!我们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分店被投诉了,三个美国游客说'炸鱼薯条火锅'是对传统美食的亵渎!"

史国栋与格雷先生对视一眼,笑意中带着了然。"看来美国人己经提前给我们上了一课。"他转向艾琳娜,"带投诉视频来会议室,我倒要听听他们的'专业意见'。"

半小时后,投影幕布上播放着争执画面。穿棒球夹克的游客挥舞着手臂:"这根本不是炸鱼薯条!鱼肉裹的是中式面糊,薯条还撒了花椒粉!"店长试图解释融合创意,却被对方一句"你们在毁掉经典"呛得哑口无言。

"注意他说的'经典'。"史国栋暂停视频,"美国人对饮食文化的傲慢,比英国人更甚。US Foods要我们全盘西化,本质上是想消灭这种文化差异。"

"那我们要拒绝?"艾琳娜紧张地攥着笔。

格雷先生突然轻笑:"拒绝就太可惜了。还记得你们在德国失败的教训吗?这次或许该反其道而行之——用美式傲慢,打败美式傲慢。"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史国栋的手指无意识着茶杯,突然眼神一亮:"艾琳娜,联系美国团队,立刻启动'川渝味道入侵计划'。我们要在纽约时代广场开一家前所未有的店。"

"可US Foods的邀约......"

"回复他们,接受合作,但有三个条件。"史国栋起身踱步,皮鞋踏在石板地上发出清脆声响,"第一,所有分店必须保留50%的中式原菜品;第二,门店设计采用赛博朋克风,将中国龙图腾与美式涂鸦结合;第三......"他顿了顿,眼中闪过狡黠,"我们要推出'川普汉堡'。"

众人瞠目结舌之际,格雷先生抚掌大笑:"妙极!用美式政治符号包装中式味道,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实在高明!"

两周后,史国栋飞抵纽约。刚下飞机就被US Foods的谈判代表围堵在贵宾厅。西装革履的金发男人扬着合同冷笑道:"史先生,'川普汉堡'这种哗众取宠的创意,不符合我们集团的高端定位。"

"是吗?"史国栋慢条斯理地打开平板电脑,播放一段视频:伦敦分店门口,无数游客排着长队购买"炸鱼薯条火锅",队伍里不乏穿着"让美国再次伟大"帽子的顾客。"数据显示,猎奇心理能让新品销量提升270%。"他将屏幕转向对方,"贵公司的市场调研,恐怕还停留在十年前。"

谈判陷入僵局时,史国栋的手机突然弹出消息:时代广场门店遭遇恶意差评轰炸。打开页面,满屏都是"文化亵渎""难以下咽"的控诉,配图却是色泽的麻辣汉堡。

"有意思。"史国栋将手机推给谈判代表,"这些差评账号注册地都来自新泽西——正好是贵公司最大竞争对手的总部位置。"他靠向椅背,语调轻松,"如果我们联手,既能打击恶意竞争,又能开拓新市场,何乐不为?"

当晚,史国栋站在时代广场巨幕下,看着"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霓虹招牌与百老汇广告交相辉映。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中文惊呼:"史大叔!真的是你!"

转身望去,戴着哈佛校徽的年轻女孩又惊又喜。史国栋愣了片刻才认出,这是当年在伦敦唐人街庆生的留学生之一。

"您怎么在这儿?"女孩激动地说,"我们社团正组织人来打卡,听说这里的'川普汉堡'夹着超薄片的五花回锅肉!"

"因为总有人觉得,中式美食登不了大雅之堂。"史国栋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但真正的美食,从不需要谁来定义高低。"

开业当天,时代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穿着汉服的少女与西装革履的华尔街精英并肩排队,金发小孩举着写有"辣得过瘾"的中文纸牌。当US Foods的CEO咬下第一口"川普汉堡"时,史国栋注意到他耳尖微微发红——不知是被辣的,还是为之前的质疑感到窘迫。

深夜,史国栋在第五大道的办公室接到德国传来的捷报:改良后的"中英德融合套餐"大获成功,柏林分店的营业额回升至历史最高。与此同时,手机弹出US Foods的紧急会议邀约——对方主动提出,将合作条款中的中式元素占比提升至70%。

窗外,帝国大厦的灯光在雨中晕染成温柔的光晕。史国栋翻开笔记本,写下新的计划:在加州开设"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中餐酒楼"好莱坞店,并将李小龙元素融入川渝味火锅中餐宣传;在德州推出"牛仔冒菜",用左轮手枪造型的餐具盛放麻辣鲜香......

"史总,波士顿团队想把龙虾与火锅结合。"助理推门进来,"不过研发部担心美国人无法接受带壳煮的龙虾。"

史国栋合上笔记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告诉他们,就叫'自由龙虾锅'。记得在菜单上写句话——真正的自由,是打破味觉的边界。"

夜色渐深,纽约的霓虹依旧璀璨。这场关于味道与文化的博弈,在征服了欧洲之后,又在美洲大陆掀起新的风暴。而史国栋知道,只要保持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的勇气,"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传奇,永远没有终点。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bafea-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