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科普小手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章 科普小手册

 

“你在睡觉。”陆明川一脸淡定,不明白苏蘅为何反应这么大。

“怎么了,之前不是还要跟我打赌说输了的帮对方洗衣服吗?”

“那不一样。”苏蘅狡辩,万一她小衣没洗放里面了怎么办,这也太尴尬了。

这么想着苏蘅的脸皮有点烧得慌。

陆明川在给花草浇水,头也不抬地说:“知道了,下次提前打报告进行审批。”

“哼,少阴阳怪气。”苏蘅转头进厨房做饭去了。

吃过饭,苏蘅就戴着草帽骑车出了门,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天张兴禾也在,他们这个专家小组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师带着俩学生。

得亏蒲丰良这年纪还算唬得住人,否则就跟张兴禾昨天自己去下乡一样。

嗓子都说哑了,对面来一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爷爷的爷爷那一辈就是这么种地的。”

庄稼汉有些很固执,毕竟在以前,种地就是靠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经验。

但毕竟口述传下来会有失误,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原本正确的经验传下来也会出现走偏。

这就跟一道菜谱,传下来味道总是会变是一个道理。

苏蘅这么想着,突然灵光一闪。

“蒲教授,我觉得我们可以出一本农业科普的小册子,进行一下简单的农作物生长周期归纳以及最基础的病害症状科普,这样就可以在发病早期得到重视了。”

张兴禾听得也是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

但蒲丰良还是要想的贴合实际一些,他问了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可是村民们基本都不识字,恐怕看不懂。”

这个问题苏蘅当然也想到了,她补充说:“可以用简易的插图配上文字,甚至不需要像连环画那样精细,突出特征把内容表达清楚就行。”

苏蘅想到后世的儿童绘本,那种简易的贴图凤就很适用,她大学去参加社团学过两年,自己就能画。

如果像这个年代精美的连环画一样的话,还需要去找对口的绘画人才。

七十年代还是挺敏感的,艺术家们有的被下放有的隐退,估计也不好找。

蒲丰良虽然想不出来苏蘅说的简易风格是什么样,但听起来确实可行。

如果能把种地科普手册推广开来,农民们种地,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他认可的点点头:“小苏的想法很不错,回头我们去找曹主任谈谈具体怎么落实下去。”

几人谈笑间,就又给曹主任安排了一份要钱的活计。

正说着,大河公社到了。

这公社条件比较好,整体地势平坦,紧挨着一条河,那河就叫大河。

确实很大,苏蘅沿路瞧见,只觉她们红星大队的那条河瞬间被对比成了小河沟。

沿河两岸是整齐的麦田,酷夏的风一吹,尚且青绿的麦浪滚滚,眼瞅着就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大河公社每年都是长林市的交粮大户,公社的闫书记听说上头专家来看庄稼,亲自带他们去地里转了一圈。

“三位专家觉得我们公社这麦子种的咋样?”虽然是问句, 但闫书记的脸上满是骄傲。

他倒也不欺脸嫩,对苏蘅跟张兴禾也是客客气气。

蒲丰良蹲在田埂上,看着手里的麦子也露出笑容:“很好,长势非常不错啊!”

他说着还给苏蘅跟张兴禾现场讲解这里麦子的优势,苏蘅对未来院士的现场教学当然是认真听取吸收。

她也用异能查看了这片麦田,感受到麦子蓬勃的生命力后,也随之察觉到了这边的麦杆与根茎格外粗壮。

这样子的麦子抗倒伏性与本身的产量都会更加好。

苏蘅目光一凝,伸手细细查看了一番。

她原以为是因为此地水汽格外足的缘故,所以麦子比别处生长的更好。

但现在发现,这似乎是麦苗内里的基因出现了进化!

苏蘅眸光闪了闪,对一旁的蒲丰良说:

“蒲教授,这里的麦子相较于其他地方的麦子要格外高大些,不知道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原因还是植株本身的缘故?”

蒲丰良当然也看到了这些麦子较于其他麦子的差别,起初他先入为主的以为是因为地理优势。

但此刻苏蘅一提醒,他突然意识到还有另一种可能,如果是麦子本身的优势,那就值得研究了。

“小苏,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啊!”蒲丰良看向苏蘅的眼里充满了欣赏。

一旁的张兴禾只觉得自己大弟子的位置这下真的岌岌可危了。

被晒得黝黑的俊脸上写满了不解,为什么以前他问差不多的问题老师就说他基本功不扎实呢?

“闫书记,你们这麦子方便让我们挖几株回去做研究吗?”蒲丰良问。

方才几人的话也没避着他,蒲丰良给人讲课都是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因此闫书记也听懂了他们说的意思。

眼瞅着自己公社的麦子似乎格外优秀一些,专家要研究那是大好事啊,哪儿有不同意的。

当即一拍大腿:“几位专家只管挑,想挖多少都可以!”

那当然是开玩笑,挖太多他还是会心疼粮食的。

最后苏蘅三人借了公社的竹筐跟铁锹,挖了十来株瞧着最好的。

“蒲教授,这些麦子就给我带回大队照料吧,您市里头住的宿舍也没地方种。”苏蘅说。

蒲丰良也点点头:“那就先麻烦你了,今天回去得问问曹主任那边的进度,试验田还需要尽早批下来才行。”

“不妨事,您多催一催。”

苏蘅并不担心蒲丰良看到别处地里位置跟麦子长得好就想要换基地,因为她那一片的麦子,进化的方向要更加全面。

为防止麦子被晒奄,随后几人便没再去剩下的那个公社,提早收工回家。

苏蘅载着两箩筐麦子回了家,麦子是连着土挖下来放进筐内,分量不轻。

虽然是在路口分别时蒲丰良跟弟子才把筐子给她绑在车上,但苏蘅还是骑的满头大汗。

进屋先灌了一大缸子凉白开,出去的时候陆明川己经帮她把竹筐卸了下来。

小招财凑上去,正好奇的抓麦叶玩儿。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aghge-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