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的相貌有些惹眼,苏蘅好特地戴了个大娘同款头巾。
夏天防晒倒也说得过去,反正米色的头巾围的只露出一双眼。
苏蘅觉得自己这样就差把做贼写脸上了,于是尽量让自己的举动更加松弛自然些。
一拐进巷子,发现隔一段角落便三三两两站着人,正在交谈。
苏蘅的样子一看就是新人,有人见她背着背篓,便上来问是什么货,但一听是药材就走了。
这年头粮食稀缺,来这儿多是想买粮的。
苏蘅并不着急,她继续往里走,开始寻找自己本次来的目标,黑市人称骁爷。
是管着这片黑市的倒爷,听说有些背景,书里只提过他财大气粗,又是个比较讲究信誉的。
吃下自己这批药材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他今天在不在。
这一片都是低矮的平房,接连的院墙隔出了一条条小巷。
苏蘅这个新人实在太打眼了,黑市风声紧,这里看似松散,实则暗中都有人盯着。
她虽说没有很明显的探听寻找,但进来半天都没买卖,早就被人盯上了。
苏蘅拐过一个转角,正思索那倒爷的院子应该在哪里时,忽然被人叫住了。
苏蘅回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低声喝住她:“喂,你是来干什么的?不换东西赶紧走,别瞎转悠。”
这一片的黑市是骁爷在管,苏蘅明白这人应是他的人。
便掀开背篓首说:“我是来换粮的,但这里没人收药材,小哥,你知道这儿有谁收药材吗?”
那少年一看,满满一背篓药材,底下还有个罐子,确实是来卖东西的。
况且若是条子或对家,也不会派个女人来。
于是脸上表情缓和了些,对她道:“你跟我来。”
苏蘅一听就有戏,立马跟上他。
两人七拐八弯的,不多时便来到一处不起眼的院子外。
那小哥敲了三下门,里头才有人开门。
“伍子,啥事儿?”开门的是个大叔。
那叫伍子的小哥解释:“林叔,她要卖药,骁哥不是正想收点儿药材吗?”
那林叔看了眼苏蘅背着的背篓:“她这能有多少,算了,先进来吧。”
二人被迎了进去,这院子倒是出乎苏蘅意料的整洁,她本以为院子里会堆积许多货物。
“林叔,谁来了?”
正屋里出来个穿黑衣的少年,样貌精致俊美,气质矜贵地不像这小城的人。
苏蘅惊艳了一瞬便收回目光,随即便听到伍子叫他“骁哥”。
骁哥?苏蘅疑惑,这人难道就是那个倒爷?
这实在太难将名字跟眼前人对上号了。
之前看书里叫他骁爷,苏蘅自动脑补了一个气势狠厉的刀疤中年男。
谁能想到长这么好看还这么年轻。
那边孟骁懒洋洋的看了苏蘅裹成球的脑袋一眼,又兴致缺缺地收回目光。
“你要卖什么药材?”
苏蘅取下背篓给他介绍:“野党参,山里挖的,还有一点野蜂蜜,功效很不错,你可以尝尝。”
孟骁来了点兴趣,野蜂蜜可不好弄到。
苏蘅家里的大陶罐有点丑,孟骁见状眼神有些嫌弃。
苏蘅无语:“你拿杯子来尝过就知道了。”
她说着又拿出那罐本来准备试水的蜂蜜浸杏子,玻璃罐中的蜂蜜在阳光下颜色清透漂亮,卖相十分不错。
孟骁拿过去把玩,看样子挺那个。
林叔去拿了几个茶杯跟水过来,院子里有套桌椅,孟骁坐在主位上,林叔泡了杯蜂蜜水递给他。
苏蘅瞧这套茶杯恐怕都价值不菲,拿来泡蜂蜜真是大材小用了。
孟骁端起茶杯,单瞧他的样子还以为在品什么好茶。
林叔又给他们三人各自倒了一杯,苏蘅道谢接过,没忍住了一下手中的瓷杯。
触手温润,是好瓷。这倒爷年纪轻,用的却都是好东西,在这北方小城窝着,身边还跟着位忠仆。
家里肯定有些来头,怕不是小少爷出门体验生活来了。
见他喝完,苏蘅笑着问:“我这蜂蜜如何?”
“不错。”
“收吗?”苏蘅首切主题。
孟骁点点头,又问:“就这些吗?”
听他这么问,苏蘅顿了顿,家里那些想留着自己吃。
但山上还有那么大一窝,再去割一些也影响不了什么,蜜蜂不需多久又能筑起新巢。
见她迟疑,孟骁便知还有,便爽快道:“你有多少我要多少,按两块一斤算。”
苏蘅想了想:“有是有,但我想换粮,包括这些党参也是。”
其实大头是这些党参,她主要是来卖药的,没想到孟骁对蜂蜜这么感兴趣。
闻言,孟骁打开那个丑包裹,随手拿了根党参瞧。
野生的能有这么大个头,一看就知道年份不小,况且炮制的也很不错。
孟骁轻嗅了嗅,能闻到那股独特的药香。
他抬头看向苏蘅:“你运气还挺好的,能找到这么多,这些我也都要了,给你算一块五一斤,如何?”
太可以了!
苏蘅闻言就双眼一亮,先前刘医生说没准能卖一块,她的预期便只有九毛,现在孟骁一下加了五毛。
该说他财大气粗还是良心倒爷呢!
苏蘅:“可以,我家里还有,你都收吗?”
孟骁有些惊讶:“都要,你有多少?”
苏蘅想了下那两大口袋,虽然晒干后是缩水了许多,但份量还是不轻的。
“应该有百来斤吧。”
另几人闻言都倒吸了口气,这是什么运气,这是野党参又不是路边的野菜!
听的他们都想进山碰碰运气去了。
孟骁想了想道:“这些我都要,你是要全换成粮食?”
黑市的粮不需要粮票,卖的比较贵,尤其是他们北方,大米更要贵上两分,要六毛一斤,白面只需西毛。
可苏蘅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再贵也不能苦了自己。
这些药材跟蜂蜜保底能卖两百多,换成大米就是三百多斤。
她跟陆明川两个人,三百斤够吃一年多了,熬过这干旱的一年不成问题。
这么想着,苏蘅便肯定的点点头:“对,全部换成粮食,要三百斤大米跟五十斤白面,有多的再换成钱。”
早些年闹过饥荒,这几年也不是家家都能吃饱饭的,见 她要囤这么多粮,几人也没太惊讶。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aghge-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