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市。
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去逛,摆摊的都是卖包子米粥早点的,卖便宜蔬菜水果的,卖新鲜猪肉牛肉和活鱼的,还有卖保健品的等等。
海歆目前对包子粥类没兴趣,蔬菜水果粮米副油这些她更是没经验,而且,需要的投入比较大,一不小心就赔了。
至于那些老年人保健品,海歆知道都是糊弄人的,这种事她绝对做不来。
所以,她想来想去决定在早市卖儿童玩具、画本、文具。
夜市是年轻人的主场,海歆曾经练过摊。
但是,她不想和韩悦晴一样卖什么男士用品,海歆可使不出那些春光外泄等手段,去换取明明可以用汗水和努力挣来的可以更干净一些的钱。
所以,夜市的话,她想额外增加一些手链、卡针、耳环等精美小饰品,投入不大,不占多少地方,还不用担心过期。
海歆有了自己的计划,陶文也早就有了主意,他要摆地摊卖猫粮狗粮。
一早一晚都是遛狗的时间,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喂猫养狗的人也不少,卖猫粮狗粮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只要是跟宠物相关的,无论是宠物粮食、零食还是玩具等周边产品,陶文都不用投入一分钱,只需要去辰胖子那里拿来卖就可以了。
这就是有人脉有资源的好处。
所以,这年头千万不要随意看不起送外卖和开网店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
(2)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既然想好了,那就去做。
先找货源后拿货,甩开膀子就是干。
尽管陶文提前做了思想准备,也见过别人摆地摊,可理论和实践的差别大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很多以前从未认为是问题的问题呼啦呼啦都蹦了出来。
被看似老实善良的人欺骗也就算了,只要自身提高警惕管住占小便宜的心就可以有效避免。
可事关“立足”的问题,就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事了。
陶文怎么也没有想到“新人”身份好像无论在哪里都是相通的。
无论你是在职场,还是加入某个团队或群体,似乎都必须要承受来自“老人”的欺压。
对于这个不大的早市来说,陶文和海歆就是“新人”。
那些“叔字辈”“爷字辈”的摊主无疑就是这条街上的“老人”。
他们可以容得下骂他们的顾客,却容不下同一个屋檐下的“后辈”。
“嘿!这个位置有人了!”
“你们是干什么的?一边凉快去!”
“离远一些,没看到影响到我了!”
......
卧槽嘞个去!
我就纳了闷了,同样都是交了管理费,位置也是先来先得,怎么就我们在哪儿哪儿就都有人?
你他妈一个卖裤头的,我们能影响你啥?
还哪儿凉快哪儿待着,老子就觉得这儿凉快!
难怪有个非著名相声演员说过,“同行是冤家”,诚不我欺也!
大家都是摆地摊的,都己经沦落了社会底层,都是为了生活,怎么就你们那么趾高气昂牛气哄哄?
真想不通你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优越感?
乞丐从不会仇恨坐豪车的人,只会痛恨和欺负比他讨钱多的人。
可我特么才刚捧上一个破碗,饭还没开始要呢,你们就容不得老子?
艹!
既然好好说话你们不习惯,恰好老子也颇懂些拳脚,俺就用你们听得懂的交流方式!
自古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有些道理注定不是讲通的!
陶文上衣一脱,脸一抹拉,一叉腰,他妈的什么脸啊面啊的老子不要了!
他拿出海歆以前为他准备的防狼棒,大喝一声:“今天老子就在这儿了,有谁不服气的就来单挑!”
他这一嗓子吼破了音,也震住了全场,更让海歆五味杂陈,泪珠在眼里打着转,不知是甜还是咸。
那些人意识到陶文不是好惹的主,他们又上有老下有下,只不过想找点存在感,发泄发泄平日里从别人那里受到的气而己。
谁会那么傻在这个时候冒头?
更何况他们根本就不占理。
这下好了,正应了那句“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没一个人敢吱声的。
从此,陶文和海歆就在这个早市上有了立足之地。
幸亏有我在,要不然真让海歆一个人来,你们这群混蛋指不定要怎么欺负她!
海歆抬头看向蓝蓝的天空,这是陶文为她打下的,无论晴雨风雪,都是他撑起的......
(3)
有人说人生这条路从来都不是平坦大道,总是布满了沟沟坎坎。
有了立足之地,他们可以进到门内了。
他们的摊位有时候挨着,有时候在路的两边,无论在哪儿,海歆都在陶文的视线里,只要他一抬头,就能看到心爱的人。
和陶文相比,海歆多少有过经验,算得上是“熟练工”,可以首接上手,很快就开张了。
陶文这里依然冷冷清清。
之前只顾着抗争,他没注意到早市的环境实在是太闹心了。
叫卖声、借过声、砍价声、谩骂声交织成最嘹亮的晨曲。
陶文只觉得两只耳朵里钻进了蜜蜂,嗡嗡嗡的,吵得他心烦意乱。
足足用了三天时间,他才适应了这种嘈杂。
看到海歆有了收入,而自己这边还是零进账,陶文很苦恼。
己经连续好几天了,不要说有人买,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
大家都一样,把东西摆出来,为什么人家就有那么多人围着,我这儿就没个人影儿?
海歆见他有些迷茫,会心一笑。
“摆地摊这事是很灵活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群,方式方法是有区别的。
就拿早市来说,来这里的人都老头老太太,他们的视力都不好,看不清你摆的是什么东西......”
陶文一听就知道了问题所在,难怪那些摊主一个个都扯着嗓子喊卖这卖那。
一开始陶文还以为他们都有病,东西都摆出来了,都能看得见,还用着你来喊?
把这条街弄得那么聒噪!
敢情这里头是有学问的。
“你是说需要喊出来?”
海歆笑着点头,补充说:“而且还要大声喊出来,他们的听力一般也不太好,耳聋耳背的,声音小了肯定听不清的。”
于是,陶文试着喊了一嗓子,“猫粮狗粮!”
果然有效果。
只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颤颤巍巍走了过来。
陶文乐了,这不就来生意了?
“您要猫粮还是狗粮?”
老奶奶二话没说,指着陶文的鼻子训斥:“你个小兔崽子嚎叫那么大声干什么?吓得我裤子都尿湿了,赔钱......”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aga0c-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