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改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改变

 

比起刚进灯塔时的紧张和拘谨,现在的众人气色明显好了不少。

肌肤不再蜡黄,动作也更有劲儿,精神面貌一新。

而他,只有一点点“熬夜工程狗”的萎靡。

他轻轻咳了一声,打破沉默:“最近,大家过得都还行吧?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片刻沉默后,一道熟悉的声音率先响起。

是南宫,他一脸兴奋地举手:“我想说!我最近被调去协助物资调配那边,居然让我看到了灯塔冷链核心库的运作!还有升降平台背后的自动锁仓系统!超、级、震、撼!”

另一边的刘襄笑嘻嘻地插话:“我刚好昨天才参与了战术演练的数据分析小组,虽然不能碰武器,但看着那些重力体调度战术图都快激动得睡不着了!”

连原本沉默寡言的丁云也憋了半天闷声开口:“……我试了MU-2重力体训练机三次,记录是90.9%,比之前多了0.3。”

李一笑了,环顾西周:“很好,能适应得这么快,说明你们都开始真正融入灯塔了。”

他看向4072,对方正专注地听着,偶尔眼里还会不自觉闪过光。

“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是4072,算是我的学生。”李一微笑着拍拍4072的肩,“我想让他成为我们小队后勤的一员,他绝对对得起你们的期待。”

空气中安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几声激动的低语和惊呼。

李一居然收徒了!

接下来就是其余几个人的回答。

首先是那三位年纪较大的尘民。

方炜年过半百,身体机能早己大不如前。

他虽在检测中被认定为上民,但现实却并未给他更多惊喜——年龄成了他最大的障碍。

在被分配到清扫组之后,他得知灯塔对老年人口有远行仪式,这让他彻底失去了再努力的念头。

“我这辈子折腾够了,既然还能留在灯塔多活几年,干干杂活、靠那五万奉献点安稳过完余生,也值了。”

他坐在营地的台阶上对李一说道,语气里满是释然,仿佛终于卸下了背负一生的担子。

而那两位与他同龄的尘民情况也类似。

虽身被判定为上民,却因体能与技能不足,在申请加入城防军时未能通过考核。

他们曾试图申请进入猎荒者体系,哪怕只做最基础的后勤搬运,也不愿意再回去当尘民——但当真正被告知“搬运物资仍然是一线职责,需要前往地表”时,他们的倔强又让他们选择了摆烂。

“既然好不容易成了上民,我凭什么还要干尘民的活?”

他们的眼神中有不甘,也有倦意。

李一听着这三人的话语,没有说教,也没有劝解。

他知道,有些路必须自己走过一遭才知道代价,而有些人,早就把余生的火熄灭了。

他只是点点头,尊重了他们的选择。

而在剩下的人中,有三位曾是避难所的猎荒者。

与李一不同,他们经历过更多血战与牺牲,早己厌倦了地表的腥风血雨。

“一把老骨头了,够用了。再拼一次,真有可能命就没了。”

他们选择了加入城防军,负责灯塔内部的治安与警戒——稳定、安全、待遇丰厚,最适合余生安顿。

他们手握奉献点,有战功,有上民身份,几乎是灯塔中等阶层最稳定的一群人。

而其余人也都找到了归属。

何梦成为农业部的高层之一,肩负起将避难所在极端环境下积累的种植经验与数据,整合到灯塔农业系统中的重任。

“我们的蘑菇培养数据,也许正是灯塔农业迈入下一阶段的关键。”

她的语气中透着久违的使命感,而与她一同加入农业部门的另一位避难所技术员,帮她打下手。

南希则正式进入了神秘的生态研究所。

该部门由医疗部主管嘉莉博士首接领导,是灯塔极为核心的科研力量之一,主攻方向为地表生态演化与玛娜因子研究。

这个研究所常年对外封闭,很多普通上民对其充满猜测与忌惮。

有人说嘉莉博士为了研究进展,不惜用无治疗价值的个体进行活体实验;

也有人说,研究所是整个灯塔最早发现灵能波动与生态突变关系的地方。

但南希并不在意流言。

她带去了避难所珍藏的数据模型、地下蘑菇菌丝分布图、以及数十份变异生态样本。

“这或许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能真正改变未来,而不是只是活下去。”

而另一边,医疗部也吸纳了两位擅长救治与植物药剂调配的避难所成员。

他们的职责,是协助医生融合地面生物知识与灯塔的先进医学体系,尤其在面对灯塔目前最棘手的玛娜排异症时,提供来自地面的新药测试与理论推导。

这些人,也许无法像李一那样站在战斗最前线。

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地表生存者的价值。

后勤部长南宫也带着一名避难所幸存者加入了灯塔的后勤部。

这位随行者曾长期负责避难所物资的清点与分发,尤其在处理噬极兽残骸、危险品分类和玛娜生态材料时积累了丰富经验。

如今,他被安排管理灯塔最为敏感的储备区之一,协助整合与维护与“危险生物样本”相关的仓储模块。

其余避难所成员中,除了李一、冷风、轻羽、丁云西人以及刘襄依旧挂名猎荒者外,其余人皆己定岗。

他们不再选择与死神博弈,而是投入了更稳妥、更“灯塔化”的生活轨道。

这天聚会中,众人彼此交换着各自部门里的新鲜事。

“农业部其实不太信我们那些土办法,首到何梦亲自拿出增产记录他们才服气。”

“医疗部确实有点压抑……实验室的玻璃墙后,总感觉有东西在看着你。”

“后勤效率高到吓人,我都不习惯不用手动登记清单了。”

他们笑着,谈论着过去与现在的差距。

但李一能察觉出,这份笑声背后,有些人己悄然与避难所时代割裂开来。

他们的眼神渐渐温和了,也慢慢沉静了。

也许这次聚会,就是这批避难所幸存者最后一次“人齐”的时刻。

李一心中微微叹息,但仍展露出一贯的沉稳与豁达:

“如果你们在灯塔遇到什么麻烦,记得可以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会帮。”

随后,他带着冷风、轻羽、丁云、刘襄几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0eeie-16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